DC娱乐网

黑色记忆 永恒警示: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参观全记录——一座用苦难铸就的历史课堂

“青灰色的矿渣山沉默矗立,锈迹斑斑的矿车轨道向黑暗延伸,玻璃展柜里,半块嵌着煤屑的劳工证、一只磨破的草鞋、一封未寄出的家

“青灰色的矿渣山沉默矗立,锈迹斑斑的矿车轨道向黑暗延伸,玻璃展柜里,半块嵌着煤屑的劳工证、一只磨破的草鞋、一封未寄出的家书……”站在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入口,风掠过“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的巨型浮雕,讲解员小杨的声音低沉下来,“这里埋葬着6万余名被日军残害的中国矿工,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一段不能忘却的血泪。”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依托1937-1945年日军侵占大同期间形成的“南山万人坑”“北山万人坑”遗址建立。现存遗址区面积2.3万平方米,陈列馆展陈文物3000余件,2024年“九一八”纪念日前夕,这里单日接待参观团队超50批次,其中35%为学生研学团,20%为海外华人寻根团,更有日本反战人士专程来此“直面历史”。

血色矿脉:一段被煤炭染黑的侵略史

大同的煤,曾是被掠夺的“黑色黄金”。

1937年日军侵占大同后,将这里定为“以战养战”的能源基地。为加速掠夺煤炭,日军通过抓丁、骗招、贩卖等方式强征中国劳工,最多时矿区劳工超10万人。矿工们被关进“窑黑子房”,吃的是掺沙子的橡子面,住的是漏风的土窑洞,每天被迫下井12小时以上。因塌方、透水、瓦斯爆炸,或因过度劳累、疾病,无数矿工惨死井下。日军为掩盖罪行,将尸体集中抛入山谷,形成“万人坑”。

纪念馆的核心,是两处直接暴露的遗址坑:

南山万人坑遗址区:呈不规则椭圆形,深约20米,堆积着层层叠叠的白骨。讲解员指着第三层的骸骨介绍:“这是1942年‘透水事故’的遇难者,他们被活埋时还攥着挖煤的工具。”骨架间散落的煤块、锈蚀的矿灯、断裂的铁镐,无声还原着矿工最后的挣扎。

北山万人坑文物陈列馆:通过12个展厅,系统呈现日军掠夺煤炭的罪证链——从“劳工招募契约”到“死亡统计报表”,从“病死矿工的裹尸布”到“幸存者的口述录音”。最震撼的是“万人坑复原场景”:泥塑的矿工蜷缩在土炕上,骨瘦如柴的手抓着破棉絮,墙上投影着日军皮鞭抽打的动态影像,“这是根据幸存者回忆还原的‘等死窑’。”

行前指南:如何庄重完成这场“历史课”?

纪念馆位于大同市云冈区煤峪口街道,建议与云冈石窟、华严寺组成“历史深度游线路”,但需预留至少3小时参观时间。

交通与开放

公共交通:

高铁:大同南站下车,乘快速公交605路至“煤峪口”站(50分钟,票价3元),转乘社区巴士至纪念馆(10分钟,票价2元);

自驾:导航“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太原出发约3小时,呼和浩特出发约2.5小时,馆前有免费停车场(节假日需8:30前到达);

纪念专线:大同古城游客中心每日9:00、14:00发车(往返30元/人,需提前1天预约)。

门票与预约:

免费开放(需通过“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公众号实名预约,每日限额3000人);

开放时间9:00-17:00(16: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特殊人群:14岁以下未成年人、70岁以上老人需成人陪同;境外游客需提供护照并登记参观目的。

服务与体验

导览服务:

人工讲解:中文讲解免费(需提前1小时预约,每日10场),讲解员均为本地高校历史系学生或退休矿工后代,熟悉每一处遗址细节;

电子导览:租赁语音导览器10元/台(含“遗址区解读+文物故事”);

数字导览:微信小程序“万人坑记忆”(免费,扫码听幸存者口述录音,含1952年发掘现场影像)。

沉浸式教育:

“模拟矿工的一天”:青少年研学专用项目,穿粗布矿工服、背竹编矿篓,体验“背煤爬坡”“手选矸石”(30分钟,需提前报名);

“给遇难者写封信”:陈列馆设置“时空信箱”,游客可写感言投入信箱,部分信件会汇编成《致逝者的告慰》出版;

幸存者后代座谈:每月最后一个周六15:00,邀请矿工后代讲述家族记忆(需关注公众号报名)。

深度行走:三条路线,触摸历史的温度与重量1. 遗址震撼线:直面苦难的“现场课”(推荐时长:2-3小时)

路线:纪念馆广场(献花仪式)→ 南山万人坑遗址区(听讲解员讲述“层层白骨的故事”)→ 北山万人坑陈列馆(重点看“劳工契约”“死亡报表”“病死矿工遗物”)→ 复原“等死窑”场景(静默10分钟)。

亮点:

“每一块骨头都是证据”微讲座:遗址区讲解员手持探照灯,指向某具骸骨的脊椎变形处:“这是长期背煤导致的损伤,当时劳工平均寿命不到35岁。”

文物会说话:展柜里一件带血的粗布背心,领口绣着“张富贵”三个字,标签注明“1943年因井下塌方遇难,时年28岁,未婚妻在他死后守节50年”。

2. 青少年研学线:用共情传递历史(推荐时长:3-4小时)

路线:研学接待中心(领取任务卡)→ 陈列馆“劳工生活展”(完成“找童年对比”任务:对比矿工儿童的破衣与现代孩子的书包)→ 遗址区“模拟救援”(用担架模型运送“伤员”,体会矿工互助)→ 写信区(给“如果幸存的父亲”写家书)。

亮点:

“数字对比墙”:通过触屏对比1940年大同矿工日均口粮(8两橡子面)与日军日均配给(4两白面),孩子会惊呼“他们连猪都不如”;

“幸存者画像工作坊”:美术老师指导用素描记录幸存者口述中的“父亲/爷爷”,完成后捐赠给纪念馆“面孔墙”。

3. 和平思考线:从苦难到反思的升华(推荐时长:半天)

路线:纪念馆尾厅(观看《和平宣言》视频)→ 矿工纪念林(种植“和平树”,挂祈福卡)→ 纪念馆出口(参观“反战留言墙”,看日本友好人士留言“永远不再发动战争”)。

亮点:

“和平之钟”仪式:每日16:00,游客可撞钟3下,钟声寓意“铭记、警示、和平”;

国际视角展:陈列日本反战学者著作、当年日本劳工日记复印件,揭示“侵略战争也吞噬了加害者的良知”。

文化传承:为什么说这里是“民族的记忆坐标”?

“万人坑不是仇恨的符号,是清醒的警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李老师说,纪念馆的价值在于用实物打破“历史虚无主义”——那些带编号的劳工证、按满指印的卖身契、层层堆积的白骨,都是无法篡改的证据。

如今,纪念馆已成为“历史教育的活教材”:大同本地中小学将“万人坑参观”纳入必修课;清华大学在此设立“抗战劳工史”研究基地;日本“铭心会”连续20年来此悼念,团员每次都会在留言簿写下“谢罪”二字。抖音上#万人坑的历史课 话题播放量超2亿,有网友留言:“以前觉得历史很远,现在摸到那些骨头,才知道和平来得多不容易。”

温馨提示:带着敬畏之心走进历史

最佳参观时间:春秋季(避开暑期高温与冬季寒风,遗址区无遮阴,需备防晒/保暖用品);

参观礼仪:遗址区禁止喧哗、拍照(闪光灯会加速文物老化);献花时保持肃穆;与幸存者后代交流忌问“仇恨”“报复”;

延伸体验:参观后可前往“大同煤矿展览馆”了解现代煤企转型;或到大同市博物馆,看“晋冀蒙抗日根据地”专题展,串联起更广阔的抗战记忆。

游客说:“我替爷爷完成了心愿”

“爷爷临终前说‘想去万人坑看看’。今天我扶着他轮椅来到这里,他在遗址区哭了一路,说‘当年我就是被这样抓来的’。”72岁的北京游客陈先生红着眼眶,“但看到这么多年轻人认真听讲解,我又觉得安心——历史,有人记着。”

结语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不大,小到从入口走到遗址区只需10分钟;它又太大,大到装得下6万条生命的苦难,装得下日军掠夺的贪婪,装得下一个民族对历史的铭记与对和平的渴望。

当你蹲下身,触摸遗址区冰凉的泥土;当你盯着展柜里那半块劳工证,辨认模糊的字迹;当你听到幸存者后代说“爷爷的名字终于被刻在墙上”——你会懂得,所谓“参观”,从不是简单的游览,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下一次来大同,别只看云冈石窟的佛像、华严寺的古建。来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吧,站在白骨前,听风穿过矿渣山,你会听见,历史的回响,从来都在提醒我们:铭记,是为了永远不再重演。

(注:遗址区禁止拍摄,部分敏感文物需在讲解员指导下参观;节假日团队需提前3天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