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朱元璋真放心让沐英坐镇云南?其实明3位皇帝都曾派藩王就藩云南

上文中我们已经讲述了沐英如何坐镇云南,沐英去世后由他的长子沐春承袭爵位,继续坐镇云南,沐春去世后由沐春的弟弟沐晟“兄终弟

上文中我们已经讲述了沐英如何坐镇云南,沐英去世后由他的长子沐春承袭爵位,继续坐镇云南,沐春去世后由沐春的弟弟沐晟“兄终弟及”。而在此过程中,太祖皇帝朱元璋先后让侄孙靖江王朱守谦、周王朱橚、岷王朱楩先后前往云南。

靖江王朱守谦因不安分而被太祖皇帝囚禁起来,朱守谦的儿子因年幼留在京城读书,待长大成人后也没前往云南就藩,而是前往桂林就藩;

周王朱橚,在云南待了两年后,又重新回了自己的封地开封;

至于岷王朱楩,原本的封地是在岷州,但却在洪武二十八年时被太祖皇帝突然改了封地,而就藩云南。

作为太祖皇帝儿子,前往云南就藩的岷王朱楩为何,没能取代沐家坐镇云南呢?

甚至,岷王朱楩先后两次被革爵,最终迁到了湖北武冈定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岷王朱楩

在朱楩就藩云南的时候,沐家在历经沐英、沐春两代人,十几年的经营后,已经在云南彻底站稳脚跟。虽然朱楩就藩云南的时候,太祖皇帝的养子、被追封黔宁王的沐英已经去世,但是沐英的长子沐春,也不是吃素的,多年来跟随父亲一起威镇西南诸蛮。

在得知岷王朱楩,要就藩云南的时候,从小便深谙权力之争的沐春,自然很清楚沐家与岷王府接下来必然会有一番斗争。

沐家能否继续镇守云南,便要看岷王朱楩能否成为一位真正的藩王。

洪武二十六年,在太祖皇帝下旨沐春为岷王修建王府的时候,沐春便给太祖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云南地广人稀,百姓们分担朝廷的军饷便已经很困难了;若是在此时修建王府,必然是百姓不愿意看到的;岷王可暂且居住在棕亭,等到十五年后都富足了,再修建王府也不迟。

看到沐春的奏折后,太祖皇帝自然也便暂时不再考虑为儿子修建王府的事情。

洪武二十八年,朱楩在娶妻后不久便带着王妃前往云南就藩。

因为没有王府,朱楩只能与家人挤在州府的衙门里。

当然虽然没有王府,但是朱楩好歹也是一位藩王,王府的护卫自然要按照规矩来,太祖皇帝便下旨沐春为岷王调三护卫,护卫岷王府。

如此一来,便相当于将沐春麾下的一部分人马调给了岷王府。

想要继续坐镇云南的沐春,自然不会轻而易举“遵旨而行”,所以便给太祖皇帝上了一份奏折:

这些将士们已经习惯了南征北战,这是保护云南的将士,若是调走,谁来护卫百姓呢?

沐春的理由确实也很充分,太祖皇帝自然也不能完全驳斥,所以便下旨将岷王府的两个护卫交给了沐家来调遣。

或许朱楩自己也没想到,自己不仅没有王府,就连王府的护卫也被沐家调走了俩。

然而岷王府与沐家之间,还远未结束。

洪武三十一年,沐家的第二位家主去世了,因为沐春没有儿子承袭爵位,所以建文帝便下旨沐春的异母弟沐晟来承袭西平侯爵位,接替兄长沐春成为新的沐家家主。

让人没想到的是,沐晟虽然比哥哥沐春年轻5岁,却是比哥哥还要“狠”:

不仅让家族的爵位由侯爵进为了公爵

而且多次同明成祖的子女联姻

沐晟承袭爵位的时候,大明王朝在位的皇帝已经是建文帝朱允炆。

建文帝继位后不久便开始着手削藩一事,按照建文帝与黄子澄等人商议的结果:先剪掉燕王朱棣的羽翼,再下旨削掉燕王的爵位。

如此,第一个被削爵的便是燕王的同母弟弟——周王朱橚。

而对于沐晟而言,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除掉岷王。

虽然岷王就藩后,还是沐家坐镇云南,但岷王的存在终究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所以沐晟便给建文帝上了一份奏折,至于奏折的内容是何、真假都不重要,因为建文帝削藩需要一个“借口”,而沐晟恰好给了建文帝借口,所以建文帝便“名正言顺”下旨:削掉岷王朱楩的爵位,贬为庶人,迁往漳州。

哪怕朱楩再委屈,终究连一个诉苦的机会都没有。

朱楩自然也很清楚,这是沐晟的作为,对沐晟是十分痛恨。

一个太祖皇帝所生的亲王,却被一个太祖皇帝养子所生的侯爵欺负成这样,着实不多见。但在建文帝削藩的背景下,朱楩再委屈亦是无用,因为沐晟的作为“大势所趋”。

在建文帝接连削掉五位藩王削爵后,燕王朱棣开始靖难。

建文四年时,燕王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成功取代自己的侄儿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史称明成祖,改年号为永乐。

四哥继位,对于朱楩而言,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朱楩便给四哥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四年的委屈都说与四哥听。

朱楩出生的时候,朱棣早已就藩北平,二人之间的兄弟之情自然没那么深厚。

但朱楩怎么说都是朱棣的弟弟,朱棣也不能置之不理;况且在靖难之役时,沐家虽然没有出兵征伐朱棣的燕军,但明眼人都清楚沐家是支持建文帝削藩的,岷王朱楩不就是因为沐晟的奏疏才被贬为庶人的吗?

朱棣对沐家自然是心存芥蒂,即便不看兄弟情义,也会站在岷王这边。

就这样,朱楩在永乐元年时被恢复爵位,重新就藩云南。

有四哥的支持后,朱楩此次就藩云南自然是很有底气的。朱棣还叮嘱朱楩:做事要格外慎重,不要辜负为兄的期望。

其实说白了,朱楩成了朱棣要除掉沐家的棋子。

然而朱楩这颗棋子,最终还是让朱棣失望了。

朱楩终究不是沐晟的对手,很快便败下阵来。

朱棣不得改变对沐家的态度,因为朱棣确实需要有一个人来坐镇云南,而最合适的莫过于沐晟。

为了彰显朝廷对沐家的倚重,朱棣下旨将自己最年幼的女儿常宁公主下嫁沐家,嫁给了沐晟的弟弟沐昕。

紧接着,朱棣以朱楩在祭祀宗庙时“沉湎酣醉”削掉了他的三护卫。

即便如此,沐晟仍旧觉得朱楩这一位岷王,在云南始终碍事,所以便在立下大功晋爵黔国公后不久,给朱棣上了一份奏疏,历数岷王的罪过,恳请朱棣将岷王召回京城。

沐晟刚刚平定了安南之乱,立下大功,朱棣自然不能拒绝沐晟的请求。

就这样朱楩第二次离开云南,再没有回去。

岷王府与沐家之间的较量,沐家最终赢了。

虽然岷王朱楩离开了云南,但朱棣还是想要一位朱姓藩王就藩云南。

而这位藩王,便是朱棣最喜欢的儿子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

朱高煦是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的嫡次子,是朱棣最喜欢的一个儿子。

在靖难之役期间,朱高煦跟随父亲身边一起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而且还多次救下父亲的命。朱棣甚至曾说过这样的话:

世子多疾,汝当勉励之!

这让朱高煦的野心越来越大,朱棣的嫡长子朱高炽性格沉静、喜欢读书,在骑射功夫上比不得二弟,朱棣也是十分偏爱次子。。

为此在朱棣继位后,原本应当遵从祖训将嫡长子立为太子,但朱棣却犹豫了。

解缙的一句“好圣孙”(朱瞻基),终于让朱棣下定了决心,将嫡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

与此同时,朱棣将最喜欢的儿子朱高煦封为了汉王,就藩云南。

若是朱高煦能够顺利就藩云南的话,或许云南又是另一番模样吧。

但朱高煦的心思并不在就藩上,而是争夺太子之争,朱高煦说什么都不肯就藩。朱棣本就觉得亏欠次子,所以便放任次子留在了京城。

如此,就藩云南一事便也搁置了。

而这一搁置,便是十余年的时间。

朱棣的儿子本就不多,仅有三位嫡子长大成人,第三子朱高燧被封赵王,封地在彰德;

若次子不肯就藩云南的话,朱棣自然便也没有了合适的人选就藩云南。

永乐十三年时,朱棣下旨在青州为次子修建汉王府,这便意味着,朱棣也彻底放弃了让儿子就藩云南的打算。

所以在永乐一朝,除了岷王朱楩曾短暂就藩云南外,并无其他的朱姓藩王前往。

在历经永乐一朝,二十余年的时间后,沐家在云南的地位自然是更加稳固。

朱棣除了将幼女下嫁沐晟幼弟外,还将沐晟的女儿嫁给了第三子赵王朱高燧为王妃。

而沐晟也十分长寿,活到了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朱祁镇继位之后。

滕怀王朱瞻垲

朱棣病逝后,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改年号为洪熙。

朱高炽继位后,还想要册封一位朱姓藩王就藩云南。

所以便自己十分宠爱的郭贵妃所生的儿子朱瞻垲,封为了藤王,就藩云南。

朱瞻垲被封藤王时,尚且只有16岁,还未娶妻,自然还不能就藩。

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炽病逝了,太子朱瞻基继位,史称明宣宗,改年号为宣德。

朱瞻基继位仅3个月后,朱瞻垲便去世了,尚且只有17岁而已。

朱瞻垲并无儿子承袭爵位,所以国除。

如此一来,仁宗朱高炽的儿子,也无一人成功就藩云南。

到了宣宗朱瞻基,朱瞻基虽然在位10年的时间,但是他的一生仅生有两个儿子,孙皇后所生的长子朱祁镇被封太子,继承皇位;贤妃所生的次子朱祁钰,被封郕王后,也留在了京城居住。

朱祁镇被瓦剌活捉后,朱祁钰继承皇位。

八年后,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朱祁钰去世。

如此一来,不管是宣宗、英宗还是代宗在位时,也都没有朱姓藩王前往云南就藩。

在此之后的大明皇帝,也便彻底“放心”让沐家继续坐镇云南,直到南明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