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镇,一群养殖户投入心血养殖贝类,却因池塘被强行排水导致成果尽毁。其中一名养殖户损失高达四十多万元,仅售出5.8万元半成品。背后原因竟是租赁方未提前告知池塘征收计划,引发纠纷。本文带你深入事件全貌。


一:合同漏洞与隐瞒信息根据养殖户提供的租赁合同,承包期限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养殖户称,2024年初缴纳塘租时,出租方未告知池塘将被征收,导致他们继续投入养殖贝类(如蛏子)。合同明确规定“乙方有优先承包权”,但实际未续签2024年合同,费用支付给第三方,埋下隐患。
二:突发征收与重大损失2025年4月12日,江苏银宝盐业有限公司强行对池塘排水,造成贝类生长中断,仅以半成品形式售出5.8万元。养殖户估算直接损失约四五十万元。他们强调,贝类养殖周期需一年以上,若提前知晓征收,绝不会继续投资。
三:养殖户困境与维权诉求当地养殖户反映,陈家港镇类似情况涉及十余户,均因信息不透明面临损失。合同虽约定“征用土地时乙方必须服从”,但出租方未履行告知义务。养殖户要求追责赔偿,并呼吁规范租赁市场,保障农户权益。
结语一纸合同,本该是权益的保障,却成了无声的陷阱。当养殖户的血汗在池塘干涸中付诸东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四十多万元的损失,更是信任与规则的崩塌。乡村振兴不能只停留在口号,若连最基本的知情权与履约诚信都无法保障,何谈产业兴旺、农民安心?
此事亟须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厘清责任,弥补农户损失,更应推动建立租赁信息强制披露机制,杜绝“隐瞒式征收”。莫让每一个勤恳劳作的普通人,在政策的执行中沦为“沉默的牺牲者”。他们的呼声,需要被听见;他们的权益,理应被守护!
免责声明:本文严格遵守平台发布规则,隐去敏感信息,仅作客观陈述。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