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西游石潭!外国友人化身师徒四人,取清远石潭生态真经!

当稻浪遇见巍峨峰林当茶香漫过青青马场当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廊与西游神话不期而遇……本期《外国友人看万村》微综艺迎来“取经新篇

当稻浪遇见巍峨峰林

当茶香漫过青青马场

当云雾缭绕的山水画廊

与西游神话不期而遇

……

本期《外国友人看万村》微综艺迎来“取经新篇”,来自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刚果(布)的国际友人化身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走进“生态农业研学小镇”清新区石潭镇,开启一场独特的生态探索之旅。

石潭镇,素有“清新小桂林”之称,喀斯特地貌与山水相映。国际“取经团”在此寻找藏在山水间的“生态秘钥”——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深度体验这座生态农业研学小镇的独特魅力。

“金”山秘境

白湾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

清晨,外国友人来到广东清新白湾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陈先孝带领他们参观展厅并深入保护区内部。“保护区内记录到1003种维管植物和约200种野生动物在此和谐共生”,陈先孝介绍道,“近几年我们还发现了仙八色鸫、凤头鹰、豹猫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这片典型的喀斯特秘境不仅孕育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更是一幅流动的自然画卷。外国友人也沉醉于大自然的美中,连连点赞。

“水”润茶垄

百年蒲坑茶香飘四溢

得益于优质水源的良好水质,蒲坑茶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形成优良的品质特征。蒲坑茶制作工艺凭借其制成品浓郁醇厚的口感和深红明亮的汤色被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来到溢芳茶园,茶园负责人陈汝斌带领外国友人采摘蒲坑山茶,体验杀青、揉捻、复揉、焙干等制作工艺。品尝不同年份的蒲坑茶后,俄罗斯友人连连称赞,“这蒲坑茶,醇香浓厚,真的有独特的味道!”。

近年来,石潭镇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全镇蒲坑茶种植面积突破8900亩,年总产量694吨,年总产值约2.3亿元,石潭正积极共建茶旅融合生态园,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园。

“木”定基石

澳洲坚果绿山富民

在澳洲坚果农场,外国友人偶遇了采摘园工人“沙僧”。石潭镇澳洲坚果农场负责人介绍,农场种植了300亩澳洲坚果,“这里水土条件好,树干粗壮,可以保障结果。我们也带动了5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澳洲坚果经过深加工后远销海内外,带动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真正实现“绿山”与“富民”双赢。据悉,石潭镇还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合作共建科研平台,推进澳洲坚果品种改良和技术革新。

“火”育非遗

豉油鸡与丝苗米的完美邂逅

结束一天的探索,“师徒四人”走进塱仔村,参观村民独家秘制豉油鸡的制作过程,在山水稻田围绕的小院里共进乡村晚宴。石潭豉油鸡以“豉香浓郁,皮滑肉嫩”闻名,其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联滘塱仔村位于石潭镇东北部,于2024年成功创建和美乡村特色村,盛产丝苗米。2025年石潭镇丝苗米年产量预计1.12万吨,年总产值约2亿元。

一口豉油鸡,配一碗油润弹牙的丝苗米饭,佐以山水腐竹。皮脆、饭弹、豆香浓,三重滋味,让外国友人们一味倾心。

“土”育新韵

马蹄声中的文旅新蓝图

独特的地貌与丰饶的土壤交织成一方神奇的天地,似大地铺展的绮丽画卷。在阅马场,来自俄罗斯的克秀莎迫不及待地询问负责人,“可不可以让我来试试能不能驯服它?”

马蹄沾着泥土与希望,带着外国友人继续解锁石潭“稻茶果飘乡”的生态密码。

石潭镇擘画“一心、两带、三区”全域旅游新蓝图,全力打造农旅研学基地;整合山水林田空间,打造集生态科普、非遗传承、户外拓展于一体的多元主题胜地,构建“研学—体验—食宿”服务闭环,实现产业与生态旅游互促共荣。

五行相生

振兴永动

当外国友人“取经团”的身影渐行渐远,茶山云雾间仍回荡着“悟空”采茶的欢呼、“沙僧”“八戒”啃澳洲坚果的憨笑、“唐僧”品茶时的俄语吟诵。那片他们抚摸过的稻穗、采摘过的茶叶、摇晃过的澳洲坚果林,正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春风,一起滋润着石潭乡村振兴的故事。

石潭的故事,从未止步……而我们的国际友人,已带着这片土地的温度,把“五行生态宝藏”的故事传向远方。山海有回响,草木皆知情。石潭的生态智慧,此间山水,永续不息。

《外国友人看万村》微综艺通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视频号、广外青年视频号、广外学工视频号、清新发布视频号、清新TV视频号、清新综合频道、South、Daily Bae、IP GUANGDONG、YouTube、TikTok、Instagram、X、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等视频号和平台发布。(搜索 #外国友人看万村 #country road global home可观看节目)。项目依托高校外语外贸学科优势及国际化人才资源优势,组织30多个国家的青年参与,他们将以外国青年视角带领全球观众“云游”清新。项目拟通过“政—校—企”协同机制,探索出“国际叙事引流—产业带动”的县域经济破局路径,助力清新区“百千万工程”。这种“政—校—企”协同的创新模式,正让乡村产业与国际市场实现“双向奔赴”。

清新发布编辑部

记者 | 刘雪仪 实习生李珊莹

编辑 | 邓芷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