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果你最近打开美国新闻,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联邦政府机关门前贴着“暂停服务”的告示,数十万公务员无奈回家等待通知,机场排起长队,国家公园大门紧闭,普通人生活被无形的手按下“暂停键”。
表面上,这是一次简单的预算纠纷,其实背后却是美国政治深层危机的缩影。
与其从头讲起,不如让我们先从影响最直接、最鲜明的这一刻倒推,看看美国政府停摆是如何一步步酝酿而成,又给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冲击。
普通人最先买单想象一下,你是一名美国国税局(IRS)的工作人员。10月8日一早,你像往常一样准备去上班,却收到通知:“政府预算没批下来,所有非必要员工无薪休假。”你不是一个人在“休假”——光是国税局,超过3.4万人被迫回家,全国联邦员工中,大约有75万人成为这场政治拉锯的“牺牲品”。

更“扎心”的是,这次白宫还放话,未必像以往那样补发工资,有些岗位甚至可能被永久裁撤。
大家都很慌:工资没了,饭碗也可能不保,这哪里还像是全球最强经济体应有的样子?
而你作为纳税人,也会被波及。税务工作暂停,报税退税延迟,企业正常经营受阻。
机场安检排长龙,护照、签证、社会保障等日常服务全面变慢。低收入家庭的食品券、补助金、住房福利可能卡壳,依赖这些的人最先陷入生活困境。
国家公园、博物馆纷纷关门,旅游业也跟着遭殃。美国经济学界估算,每停摆一周,全国经济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

看似只是政客们的一次“谈不拢”,实际影响却渗透到千家万户。
许多人可能疑惑,为什么美国会反复出现“政府关门”这种情景?其实,这背后是两党政治的深度博弈。
回到这次停摆的起点。民主党和共和党围绕医疗保障和政府支出展开激烈争执。
民主党想把1.5万亿美元的医疗补贴和扩大医疗救助计划一并打包进临时拨款法案,保证医保长期稳定。
而共和党则咬定必须先通过“干净”的短期拨款法案,维持政府运行再谈医保。两党各自为阵,谁都不愿意让步。

10月初,参议院连续6次尝试通过各自版本的法案,无一成功。这样的“拉锯”其实已成美国政坛的家常便饭。
每到预算季,类似的剧情总会上演。政党双方互不信任,担心一让步就被对方“捞便宜”。
于是,谁也不退,政府就这样被“人质化”,停摆成了博弈的工具。
而这场“合不拢嘴”的争吵,早已不只是预算问题。美国社会的极化、两党理念的分歧、选民基础的撕裂,都让妥协越来越难。
在这种氛围下,任何一项涉及重大资金和社会福利的议题,都可能变成新的“战场”。
要说美国政府停摆,绝不是第一次。

自1981年以来,美国已经有15次停摆记录。每次理由都不尽相同,但套路大同小异——两党围绕预算案争吵不休,最后总得有一方让步,政府才得以重启。
比如1995年,停摆是因为医保和教育拨款争议;2013年,焦点变成了奥巴马医保法案;2018-2019年,特朗普为修建边境墙要求巨额预算,结果美国政府“歇业”了创纪录的35天。
每次停摆,受伤的都是普通人,影响的是经济和社会信心。
但这一次,情况更为复杂。以往政府关门,大家心里还有个底:“反正最后都会补发工资,影响不大。”

而如今,白宫直接放出“永久裁员”的信号,这可动了许多人的根本利益。美国社会的信任基础正在被一点点蚕食。
民调显示,近八成美国人认为国家陷入了政治危机,妥协愈发遥不可及。
连锁反应经济层面,政府停摆的消极影响十分明显。最新数据显示,每停摆一周,美国实际GDP就要损失0.1个百分点。
企业办税、贷款、合同审批等环节全都受阻。政策不确定性导致投资者观望,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这些都不是小数目,而是实实在在的钱袋子和饭碗。

而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停摆的影响更直接。食品券难以按时发放,低收入群体生活雪上加霜。
一些社会福利机构被迫缩减服务,原本就处在社会边缘的人群成为最大受害者。甚至连国家公园、旅游景点的关闭,都让许多小生意陷入困境。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停摆背后是美国政治生态的持续恶化。两党间不仅在政策上针锋相对,更在价值观上分歧严重。
民主党不信任白宫会在重启政府后认真谈医保;共和党也担心对方借机“捆绑”预算,扩大社会福利。谈判桌变成了相互指责的“斗兽场”。

更深层的问题是,党争已经让美国社会难以形成共识。预算案成了“拉锯战”的筹码,社会信心和行政效率都被消耗。
每次停摆都会让民众对政府失望一次,长此以往,对美国国家治理能力的质疑只会越来越多。
和美国频繁“关门”相比,我国一直坚持财政稳定和民生保障“两手抓”。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国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政府部门正常运转,关键时刻绝不掉链子。
预算安排科学透明,社会服务不断线,这正是我国制度优势的生动体现。

美国的困境警示我们,党争不断、社会撕裂会极大削弱政府治理力。而我国强调团结协作,制度相对集中高效,能够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运行。
事实证明,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和科学治理,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
美国这场政府停摆大戏,表面上是政党博弈,实际上却是制度危机的映射。联邦部门“关门”,民生经济受损,社会信心动摇——这一切都提醒我们,稳定高效的治理体系对一个国家何等重要。

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未雨绸缪、稳扎稳打,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美国的“拉锯战”是前车之鉴,我们更应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继续巩固制度优势,提升治理能力,让国家和人民的未来更加可期。
参考:美国会参议院8日将第六次表决短期拨款法案——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