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写字楼出租率不到83%,写字楼的平均租金也持续走低

近年来,中国重点城市的写字楼市场正面临一场无声的挑战。据《表现力指数·2025年度商业地产表现报告》显示,上海、广州、深

近年来,中国重点城市的写字楼市场正面临一场无声的挑战。据《表现力指数·2025年度商业地产表现报告》显示,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等主要城市共69个重点写字楼样本的平均出租率已降至82.54%,呈现阶梯式下滑趋势。与此同时,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深圳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进一步升至29.0%,而全国重点城市主要商圈写字楼的平均租金也持续走低,环比下跌0.73%。

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写字楼市场供需关系的深刻变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供应过剩的局面?

供需失衡的双重压力

从供应端来看,写字楼的新增供应量持续处于高位。以深圳为例,2025年第一季度就有三个新项目入市,为市场新增约21.0万平方米的供应面积,推动全市总存量上升至1158.6万平方米。并且,2025年深圳预计还将有14个新项目陆续交付,届时将再带来约89.3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这种集中放量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重点城市都面临着相似的压力。

在需求端,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曾经作为写字楼需求主力的TMT(科技、媒体、通信)、金融、专业服务业等领域,在企业推行"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其租赁需求增速已有所放缓。虽然诸如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的需求在增长,但目前仍难以完全抵消传统主力行业需求放缓所带来的影响。

深层原因:规划与市场的错配

1. 开发周期与市场变化的错配

写字楼开发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周期,从规划、拿地到最终建成交付,往往需要3-5年甚至更长时间。许多项目是基于多年前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测而启动的。当这些项目集中上市时,市场环境可能已发生显著变化,导致短期内供应集中放量,与实际需求增长不匹配。

2. 城市发展中的结构性失衡

这一问题在部分区域的规划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深圳2025年三季度新增的写字楼供应就集中在前海片区。虽然这类规划着眼于长远发展,但在产业和人口导入尚未完全跟上时,短期内难免会面临较大的去化压力。

破局之道:创新与转型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业主们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路径来吸引租客。

1. 租赁模式的创新

一些业主正尝试与写字楼运营服务商转变合作模式,从传统的租赁关系转向合作伙伴关系。具体表现为业主提供空间载体,专业运营商则承接"拎包入住"式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及配套商务服务,通过构建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机制,提升双方的风险抵御能力。

2. 以价换量与精准定位

"以价换量"已成为许多业主的策略选择。同时,业主们也更加注重精准定位需求稳定的行业,如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挖掘这些行业企业的扩张需求。

3. 运营服务的精细化

在硬件设施趋同的背景下,提升运营服务的质量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业主开始注重引入专业的运营服务商,通过提供更灵活、更完善的配套服务来增强楼宇的吸引力。

写字楼市场出租率下行是供应持续放量与需求结构性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破解这一困境,既需要市场通过创新租赁模式、提升运营服务来挖掘新的需求;也需要在城市规划层面更科学地预测未来需求,把握好商业用地供应的节奏和体量。

市场的调整期也是转型的机遇期。那些能够主动创新、精准定位并提升运营服务的项目,将更有能力在当前的挑战中站稳脚跟,并迎接下一轮的复苏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