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实施“全市统一校服”政策的城市及政策解析(截至 2025 年 8 月)
一、已正式落地“一市一款”的城市
深圳(2002 年)——全国首个“全市统一”案例
南宁(1995 年)——全国最早试点城市,已迭代 6 次
珠海(2002 年首批试点,后并入全省统筹)
江门(2023 年秋季学期起,小学–高中全覆盖)
南昌(2025 年秋季学期起,起始年级先行)
赣州(2025 年秋季学期起,起始年级先行)
江西其余 9 设区市(景德镇、抚州、九江、鹰潭、宜春、新余、上饶、萍乡、吉安)均已发布征求意见稿,计划 2025 年秋季学期起陆续实施“一市一款”。

二、正在公开征集款式、拟于 2025–2026 年实施的城市
辽宁:沈阳、大连
黑龙江:哈尔滨
广东:佛山
陕西:西安(2021 年曾局部换款,现重新论证全市统一)
吉林:长春(省级文件要求每个市州选 1 个县市区先行)

三、政策解析:动因、模式、利弊与趋势
政策动因
治理校服采购中的权力寻租、价格虚高和回扣问题
消除校际差异,抑制学生攀比心理
降低行政与学校管理成本,形成“规模采购”议价优势
典型运作模式
表格复制

成效与经验
深圳:– 20 年来形成城市文化符号,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引入“校服监管码”实现全流程溯源
南宁:– 通过“市财政以奖代补”减轻困难家庭负担
珠海早期试点:– 首批 2 万名学生校服均价下降 15–20%

主要争议与风险
1.市场失衡
行政限定入围企业后,外地优质品牌被排除,本地小微企业“劣币驱逐良币
2.质量失守
深圳 2024 年抽检仍有 12.7% 不合格,主因是大量无资质厂家仿制
3.美育缺失
千校一款”削弱学校文化特色,学生戏称“行走的二维码
4.隐性强制
当 90% 以上学生穿统一款,未购买者易被孤立,违背“自愿”原则
5.合同与过渡风险
沈阳、西安等地换款时,原有校服成“废品”,已签约供应商索赔
未来趋势与建议
教育部 2024 年底内部座谈会释放信号:“一市一款”不宜全国一刀切,鼓励各省制定负面清单,允许学校在校服色系、徽标、细节上二次设计。
深圳、江西拟在 2025–2026 年同步启动“新版校服”遴选,引入学生设计师、家长票决、区块链溯源等机制。
专家普遍建议:– 款式“统一+校本”双轨:市定基础款,学校可选局部配色或徽标– 采购“双通道”:既保留政府入围企业保障低价,也允许学校家委会另选优质品牌– 建立三年过渡期与旧校服回收补偿机制,减少家庭重复支出

结论“全市统一校服”已从早期的深圳个案扩展为多地跟进的地方性政策,其核心诉求是治理校服腐败与降低家长负担。但行政主导的统一模式在质量监管、市场公平、校园文化与家长参与等方面暴露系统性风险。下一步政策走向大概率会由“一市一款”转向“市级基础标准+学校自主选择”的多元共治模式,在统一性与多样性、行政效率与教育规律之间寻求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