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科院砸破固态电池僵局!500km飙1000,-20℃衰减仅10%?

固态电池总在“实验室画饼”?中科院直接甩出硬突破:100公斤电池续航从500公里飙到1000公里,-20℃低温才衰减10

固态电池总在“实验室画饼”?中科院直接甩出硬突破:100公斤电池续航从500公里飙到1000公里,-20℃低温才衰减10%!这实在反常——以前提固态电池,不是说“量产还得等十年”,就是实测时续航腰斩,怎么突然连北方冬天的老大难问题都解决了?

更让人犯嘀咕的是反差:行业里早有定论,续航和抗低温是“死对头”。之前不少车企测试,-10℃续航就掉两成,想堆续航就得用高端材料,成本飙到液态电池的两倍多。可这次不仅续航翻倍,低温衰减压到10%,国轩高科的准固态电池还已经装车路测,这组数据搁以前就是“挑着最优工况凑数”,难免让人觉得是实验室里的“瞬时峰值”,实际开起来冬天照样不敢开空调。

可事实偏要打破这些猜测,技术和落地都藏着硬货。中科院不是靠堆材料炫技,而是用“特殊胶水”般的碘离子填补电解质与电极的缝隙,让锂离子传输更顺畅,再给电解质加“柔性骨架”,既抗低温又防变形,从根上解决了“续航高就扛不住低温”的矛盾 。国轩高科的样车更用实测说话:累计行驶近2万公里,实际续航轻松破1000公里,高速开空调都能稳在800公里以上,-20℃的北方寒冬里,开着暖风跑长途都不用慌,根本不是“实验室玩具”。

有人可能会说“路测离量产远得很”,但这次的突破早踩在了产业化节点上。国轩的准固态电池中试线良率已达90%,12GWh量产线都在建设中,不是发完论文就搁置。中科院的核心技术还能兼容现有产线,不用砸钱重建厂房,成本比纯硫化物路线低得多,彻底打破了“长续航=高售价”的魔咒。

说到底,这不是偶然的技术炫技,是中国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车轮”的关键一跃。对行业来说,我们用自主技术破解了界面阻抗、低温衰减两大卡脖子难题,不用再被国外电解质专利捆住手脚;对消费者来说,北方车主冬天不用再缩手缩脚,普通人花十几万也能买到千公里续航的电动车。那些一开始觉得“数据掺水”的声音,看着国轩样车的里程表就该明白:中国科技的突破,从来不是为了上论文,是为了真正解决普通人的出行痛点——这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3
用户10xxx93 2
2025-10-31 06:04
价格不说了

用户44xxx96 回复 话少少 11-01 00:30
短视

话少少 回复 10-31 16:53
燃油车刚进入中国市场,花了几十年时间,到现在才老百姓化。。。全固态电池想改变,燃油车、新能源的格局。。。最少要花20年时间。。。才能改变格局。全固态电池,要走的路。。。很长很长

beihu
beihu 2
2025-10-31 22:16
价格和耐用性?
用户10xxx49
用户10xxx49 2
2025-10-31 08:24
关键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