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最新!河南发现3000年前驯象部落,原来河南人古代真能驯服大象啊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揭秘中国历史中华古族与中国历史系列(80)01众所周知,河南的简称是“豫”,是上古九州之一的古豫州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揭秘中国历史

中华古族与中国历史系列(80)

01

众所周知,河南的简称是“豫”,是上古九州之一的古豫州。

你看“豫”这个字,再明显不过,与大象有关。

从气候学上讲,在商周大降温之前,河南这一带的气温要比现在炎热湿润,适合大象生存,考古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另外,甲骨文里也有“象”字,河南安阳殷墟还发现了象牙。

大降温之后,大象南迁,河南就没有大象了。

但是,驯服大象的部落却有一部分留了下来,继续在河南、在豫州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并且在历史上,在地理上,都留下了他们活动的痕迹!

这就是河南3000年前的神秘驯象部落:为族!

02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为族是一个以“为”为图腾的古老部落!

什么是“为”呢?

“为”就是手牵大象,手抓大象。

所以,为族其实就是服象之族,执象之族。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蔿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蔿国的“蔿”是怎么回事呢?

在“为”上面加了一个草字头。

根据“中华姓氏体系”古族演绎法,上古时代,那些氏族、部落,在图腾上加草字头是非常常见的,以此来代表从原来的氏族、部落中衍生出一个新的分支。

例如:

汤和荡,

还有黄,“黄”在甲骨文里是没有上面的“廿”的。

等等。

所以,这个蔿国是蔿族所建之国;而蔿族,是为族的一个分支。

《春秋·襄七年》记载:“公会晋侯,宋公、侯、衞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

这里的“鄬”是郑国的一个城邑,位于现在的河南平顶山鲁山县。

“鄬”就是“为+邑”,即为人之邑、为人之城的意思。

很明显,这个“鄬”就是为族的居地,就是驯象部落的居地。

《左传》中还记载有一个蔿地,“子玉复治兵于蔿”,楚国的令尹子玉曾在蔿地练兵。

这里的“蔿”,一般认为在河南东部的宋国那一带。

毫无疑问,这个蔿地就是为族的分支蔿族的居地。

在考古发现的一个西周青铜盆“兑盆”上,还发现了“为山”。

这是一位山西南部叫“兑”的猛人,奉命跟随应国的国君应伯征伐淮南尸(淮南夷),然后在为山狠狠打了一仗。

“兑”立了功,非常高兴,于是就造了一个青铜盆,把自己的光辉事迹刻在上面。

这里的“为山”,就是服象之山、执象之山,自然也与为族有关。

另外,东周王室有一个叫蔿国的大臣,晋国有一个蔿伯家族,应该都属于为族或为氏。

为族最重要的代表,是陈国国君家族。

陈国国君家族属于为族,他们的图腾就是“为”。

而“陈”,是他们的氏。

妫呢?是为族的姓,是为族女子的统称,陈国国君家族所生的女儿,都姓妫姓,“妫”即为族女子的意思。

一定要注意族、姓、氏的区别。

陈国的开国之君陈胡公,就是因为是大舜的后裔,才娶了周武王的大女儿大姬,成为八百年大周第一驸马!

你猜文献上记载的大舜驯服大象的事迹到底是怎么来的?

你猜大舜的弟弟为什么叫做“象”,他们为什么相爱相杀?

大舜,就是为族的立族之人。

他们之前的图腾是“兆”,姚姓,大舜之后才改图腾为“为”!

还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在我的“中华姓氏体系”之前,都以为这里的商人是商朝人,对不对?

但不要忘了,大舜的儿子商均就被封在“商”,大舜都会驯服大象,你猜大舜的儿子商均会不会?你猜这里的“商人”是不是指商均及其后裔?

总而言之,古老的为族,古老的服象之族、执象之族,分成了很多分支,生活在古豫州的大地上,即使在大象南迁之后,他们依然有很大一部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他们就是上古九州之一的“豫州”之名的由来!

他们就是河南简称“豫”的真正原因和依据!

他们就是为族!

他们就是3000年前生活在河南的驯象部落!

PS.

已逝著名神话学大师、教授袁珂先生考证认为,蔿国或为妫国之误。

他老先生显然是不知道我的“中华姓氏体系”,不知道秦朝以前“族、姓、氏”的区别。

事实上,在秦朝以前就不可能存在“妫国”这样一个古国。

因为“妫”是古姓,为族的女子所用的古姓。

在秦朝以前,根本不存在单独以古姓命名的国名或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