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观念里,父母在能力范围内,为孩子出资买房是一种爱的延续。
在上海就有真实案例,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花钱上完全没有概念,自己赚的工资不够用还要向父母要,如果父母不给就会抵押房产。

也有孩子心高气傲,一心想创业,将房子私自转卖,如果遇到创业失败,不仅要欠一屁股债,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还有一种就是,万一孩子出现婚姻失败,那倾注了父母半生积蓄的房产,也很可能成为夫妻财产分割的焦点,导致“人财两空”的局面。
那么父母给已婚的孩子买房,怎样才能安稳地传承下去呢?只要做到这4点,就没人能分走!

1.跟孩子签借款买房协议。
关于这点,来自上海的一位大妈给我们狠狠地上了一课。

她在儿子婚前已经一套400W二居室的房子,婚后儿媳嫌弃房子小,又偏远,执意要置换套大房子,并加上自己的名字,否则生孩子的事情免谈。
无奈,大妈只能卖掉婚房,又东拼西凑,全款购置了一套市值约700W的大三房,并在房产证写夫妻俩的名字,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谁知没过多久,夫妻俩就因为矛盾不断,要闹离婚,女方提出要分一半房产,这个事件在网上传开后,一片哗然!

但是这位大妈很聪明,在购房前,她将700W的购房款,以银行转账形式打到儿子的银行账户,同时签订了借款合同,明确该钱是大妈借给儿子买房的,所以儿媳的主张败诉,无法获得利益。
2.把首付款转给孩子,用孩子的银行卡买房。
父母将首付款直接转入孩子的个人银行账户,并与购房行为清晰地衔接起来,保留完整的转账凭证,使得整个安排更加清晰、透明。
也表明着是对孩子的单方面赠与,不是共同财产。

3.用孩子的银行卡进行每月还贷款。
父母支付首付款,房产登记在孩子名下,这是一种常见的模式。
虽然月供从孩子的账户扣除,但能清晰提供来自父母“用于支付XXX房产月供”的转账记录,那么在法律上则可以主张实际承担者是父母,推定为对自己孩子一方的赠与。

4.拿到房产证后,跟孩子一起去房管局,把房子抵押给你,这样房子就不能随便卖了。
到房管局,将房子抵押给父母,设置了一道必要的“防火墙”,因为抵押权的存在,房产的处置变得复杂,父母的债权拥有优先受偿权。
从法律上讲,这套房子的所有权依然属于已婚的孩子,房产证上也写的是他们的名字,但在不动产登记系统的内部,这套房子已经被标记了抵押,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在在冲动或压力下,轻易将房产处置掉。

从书面协议确定意愿、独立登记彰显权利、清晰流水还原事实,到坦诚沟通维护和谐,这样操作以后,将来出现任何问题,包括:孩子离婚、套路贷等,要动房子的时候,就要经过你的同意才能办理。

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担忧,那赶紧收藏起来,以防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