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嚣张的毒王:向美国疯狂贩毒,拥有4万武装,跻身世界七大富豪

麦德林贫民窟的泥土路上,一个男孩偷了块墓碑卖给走私贩换饭吃。四十年后,他坐拥30亿美元资产,悬赏1亿美元追杀国家检察长,

麦德林贫民窟的泥土路上,一个男孩偷了块墓碑卖给走私贩换饭吃。四十年后,他坐拥30亿美元资产,悬赏1亿美元追杀国家检察长,连美国战斗机群都奈何不了他。

1949年,巴勃罗·埃斯科巴降生在哥伦比亚麦德林的一个贫困家庭。七八岁时,他靠在墓园偷盗墓碑转卖糊口;十几岁便加入黑帮当杀手,在街头暴力中练就一身狠辣手段。

一次偶然接触可卡因贸易,让这个贫民窟青年窥见了改变命运的“金光大道”。

他将毒品生产规模化,通过地下航线向美国疯狂输出可卡因,短短几年内狂揽30亿美元财富,登上《财富》杂志“全球七大富豪”榜单。金钱洪流中,哥伦比亚的司法体系、社会秩序被冲得七零八落。

埃斯科巴深谙“暴力开道、金钱铺路”的生存法则。当上“可卡因之王”后,他组建起一支4万人的私人武装,装备从火箭筒、导弹到装甲车一应俱全。

最嚣张时,竟从哥伦比亚海军手中抢走“云雀”武装直升机当私人座驾。

1984年,哥伦比亚总检察长发布对他的通缉令。埃斯科巴的反击令世界震惊——悬赏1亿美元取检察长性命。不久后,这位司法高官横尸街头。

面对政府军警围剿,他派300名武装分子携带地对地导弹冲击司法部大楼,34名警察和11名法官倒在血泊中。麦德林街头,“敢抓我的警察活不过三天”成为令人胆寒的死亡诅咒。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冷血毒枭竟被哥伦比亚贫民奉为救星。他出资建造教堂、医院、学校,为30万贫民提供工作岗位,自诩“劫富济贫的罗宾汉”。在麦德林贫民窟,人们满怀感激地称他为“圣巴勃罗”。

1991年,埃斯科巴与政府达成“招安协议”。他为自己修建了一座配备泳池、酒吧的豪华监狱,狱中照常开派对、处理“业务”。当担心被引渡美国的阴影逼近时,这位毒王竟大摇大摆越狱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哥伦比亚政府。

金钱与暴力浇灌的魔幻现实,在拉美大地疯长。

美国视埃斯科巴为眼中钉,十年间三次发动大规模围剿:

1984年:美军特种部队联合5000名哥伦比亚军人,出动F-16战机群围捕,仅击毙150名外围喽啰,埃斯科巴全身而退;

1989年“世纪行动”:美军动用侦察卫星锁定目标,50架战机将其基地夷为平地。硝烟散尽,毒枭再度遁入丛林;

1993年终局:在美国情报支援下,哥伦比亚“搜捕队”通过无线电三角定位锁定麦德林市区一栋民宅。交火中埃斯科巴腿部中弹,翻越屋顶时被狙击手一枪爆头。

围剿代价高昂。1989年,埃斯科巴炸毁民航客机导致107人丧生,更悬赏每杀一名警察奖励2000美元,掀起腥风血雨。

埃斯科巴毙命当日,麦德林贫民自发点燃数千支蜡烛。火光映照着一张张茫然面孔——他们失去的不仅是“慈善家”,更是贫民窟30万个饭碗的提供者。

毒枭帝国崩塌了,但哥伦比亚毒品贸易未减分毫。新毒枭迅速填补权力真空,禁毒战争陷入更血腥的轮回。当贫困率高达40%的国土遭遇全球最大毒品消费市场,暴力与金钱的共舞永难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