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事·人物记·39·“豆腐二爷” “豆腐二爷”,姓高,于家泡人。 “散社儿”以后,人们能够自主安排生产,脑子也活泛起来,一些会摊饹馇、做豆腐的人着己个儿家地里出产的绿豆、黄豆当原料,做起了这个几乎不用现金投入、在“搞社儿”的时候儿只能由生产队经营的“买卖”。开始的时候儿,小小的于家泡就有三四家儿摊饹馇的、一两家儿做豆腐的。 但摊饹馇、做豆腐本儿小利微,又“耐磨”人,夏天饹馇、豆腐爱酸,“撂不住”,还得休一季儿,一年辛辛苦苦下来落不下几个钱儿,慢慢儿地摊饹馇的就剩了我们一家儿,做豆腐的则一家儿没剩,庄里人们吃豆腐,只能等高泡儿一位被叫作“高小子”的人来卖,而“高小子”主要在他们庄儿和梁泡儿卖,只有在高泡儿、梁泡儿卖不完,才会从于家泡一过儿,把剩下的一点儿豆腐卖完,有几年于家泡人“吃块豆腐还成了难事儿”。 “豆腐二爷”那时候儿年轻,俩儿子、一个闺女还小,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在种地和上倴城“做小工儿”,图希多挣个钱儿,虽然会做豆腐,也没干这个“不挣钱的行当儿”。大概十多年前,孩子们都大了,己个儿也老了,没有力气再出去做工,“豆腐二爷”置办了石磨,着木头棍子在己个儿家做饭的铁锅上制作了挂“豆腐包子”的十字木架儿,着薄木头板儿制作了盛豆腐的长方形“豆腐盘子”,成了于家泡唯一做豆腐的人。 “豆腐二爷”的大儿子比我大一岁,二儿子比我小两三岁,大儿子读初二就退学,稍微大点儿到外地打工,己个儿从外边儿搞了对象,“批”了“房地方儿”盖了房成家。不几年儿,二儿子也到了盖房娶媳妇儿的年龄,而且处了对象。照着庄里的习俗,“不给盖上三间房,媳妇儿就不进门儿”,“豆腐二爷”看上了一块按庄里的规矩可以批给的地方儿,找大队请求批准。 但殊不知,他的一位嫡亲侄儿也看上了这块地方儿,当时的大队书记是这位侄子的亲大舅子,听说“豆腐二爷”要批这块地方儿,找大舅子也说要,大队书记驳回了“豆腐二爷”的申请。“豆腐二爷”找侄子,说“你看你兄弟紧等着娶媳妇儿,你就一个闺女,还小,要不就让给叔,等你孩子大了再批。”侄子坚决拒绝。 “豆腐二爷”心急火燎,找大队书记忒多回提要求。“豆腐二爷”是最“土迷心实”的庄稼人,身形瘦高,话少木讷,除了一块儿做活计,跟人基本不打交道,知不道书记驳回他既有人家的妹夫儿、他侄儿的原因,也是要收礼或“收”女人的,就知道“着嘴说”,“跑”的回数儿再多,能有啥结果?终于有一天,“老实人犯了倔脾气”,“豆腐二爷”跟书记“吵吵”起来。 书记一看“这么个东西”竟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跟自己耍横,“当时眼就立起来咧”,上去就是一顿打。“豆腐二爷”受了很重的伤,看上的地方儿依然没得到,后来还是按大队的安排,在别的地方儿盖了房。 虽然受了委屈,挨了打,但好歹地方儿是批了,房总是盖上了,二儿子也娶了媳妇儿,“豆腐二爷”一如往日,继续做豆腐卖。 但“豆腐二爷的妻子却因为这个犯了“气迷心”,疯了。这女人性情跟“豆腐二爷”差不多,话少,说话声音很小,“平时走道儿都看着脚尖儿”,从“豆腐二爷”挨打,就不大出屋儿,更不“搭抻”(方言,搭理,跟人搭话)人,“成天儿一个人儿‘倒鬼话儿’”,翻来覆去骂己个儿老爷儿们儿废物,多少年也不见好。 庄里曾有不忿的人问“豆腐二爷”的儿子:“他把你爸爸打成那样儿,又把你妈气成这样儿,你们哥儿俩咋不杀儿他个狗操的?!”“豆腐二爷”的儿子说:“杀溜他能咋的?咱们就不过咧?” 又是十多年过去,“豆腐二爷”老得连豆腐也做不动了,庄里一早一晚儿没有了他招呼人们买豆腐的一串儿串儿“敲打梆子”的声响儿,也再看不到他推着“推车子”(方言,独轮车)卖豆腐的身影。
故乡记事·人物记·39·“豆腐二爷” “豆腐二爷”,姓高,于家泡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3-20 21:27:1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