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夯到拉”是一句网络行话,意思是“从热捧到崩盘”。放在钱币评级圈,就是评级币从“逢盒必贵”到“逢盒必疑”的全过程。结合最新搜索结果,可把这条下滑曲线拆成四段:

1. 夯——“盒子即正义”
2013 年以前,国内几乎没有第三方评级,买卖双方现场“肉眼对狙”,真假纠纷不断。PCGS、NGC 进来后,用超声波密封盒 + 70 分谢尔顿体系,把“品相”量化成数字,立刻成为“硬通货”:
同一张奥运钞,裸钞 1500 元,PMG 67 分能卖 4000+,溢价 2~3 倍成常态 。
拍卖行只收盒币,散户“逢币必评”,评级公司门口排队送评,业务量年增 50% 以上 。
2. 松——“放水+内卷”
看到利润,本土机构一年冒出 300 多家,为了抢单开始“放水”:
差品袁大头,PCGS 只给 XF,国产盒敢给 MS62,分数虚高 3–5 级 。
养护、精修、再评级一条龙:先化学洗白,再“重评提分”,同一块币 60→63→65,每次提价 20% 。
分公司贴牌管理失控,2021 浙江公博批量假币入盒,官网验证码却“真盒”,暴露授权漏洞 。
3. 裂——“真盒假币+山寨盒”
盒子公信力被反噬,假币产业链升级:
真盒撬开,换假币再封,肉眼难辨;电商 50 元一套“高仿 NGC 壳”包邮,扫码跳转假官网 。
2025 年 3·15 扬子晚报点名“小蓝盒”6 枚太平通宝全系假币,维权半年仅追回 1 万元,评级公司仍正常接单 。
塑料钞划痕、纸币黄斑、硬币养护后再次氧化,高分币品相“翻车”视频在抖音疯转,玩家直呼“分数无用”。
4. 拉——“价格倒挂+信任崩塌”
市场用“脚”投票,出现“盒贱裸贵”倒挂:
某热门“精制长城币”,NGC MS67 两年前 1.8 万,2025 年春拍同分仅 1.1 万流拍;而原味未评老包浆裸币,因“无养护嫌疑”反而 1.3 万成交 。
直播间里“砸盒裸卖”成流量密码:主播现场砸掉 MS64 盒子,宣称“回归原始美感”,观看量 10w+。
资深藏家总结新口诀:“老币买评级,新币买封装;高分防养护,天价防假盒”——评级从“信仰”降级为“参考” 。
“从夯到拉”本质上是公信力通胀的典型循环:
技术红利→资本扎堆→标准放松→造假泛滥→信任反噬→价值重估。
对普通玩家,现阶段就两条生存铁律:
1. 先学眼力,再信盒子;
2. 看到高分先打八折,看到天价先问流动性。
毕竟,当评级都能“工业化量产”时,唯一不能量产的是你自己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