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邮被举报研究生导师被处理后,被舆论盯住了其本科出身,硕士出身,并惊讶于其出身不如北邮,并非名校最后竟然进入北邮当了教授,甚至对北邮质疑。 这个质疑恰恰也反映了大家习惯于用自己的认知丈量世界。这里说两个常识。 第一, 这位老师读大学的年代,还属于精英教育时代,招生量很少,不适合用现在的尺子量过去。1996年这位老师考大学,本专科合计招生量仅有96万,不足100万,其中本科生仅有50万人。现在是多少?本科生逼近500万,总量是1042万。2000年其读硕士研究生时,因为扩招,全国研究生招生迅速扩大至12.85万,但2023年研究生招生超过130万,10倍还多。 如果是现在,这位老师本科硕士肯定可以上一个更好的了。 第二, 著名大学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是次一级学习毕业的,没有什么奇怪的。上名校的研究生机会远远大于上名校本科生,因为招生量远远大于本科。目前高校研究生招生量超过130万,大部分是名校,尤其是博士,绝大部分都是著名高校。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在内,每年新生本科生占比不足30%,70%以上是研究生,因此,著名大学研究生绝大多数都是次一级高校毕业的,没有什么奇怪的。 其实不止北邮,我们去北大数学学院看看,有多少是所谓“双非本科”毕业的?不要用现在的尺子量几十年前的事情,很多著名高校都有类似本科出身一般的老师,在那个精英教育时代,专科生也是天之骄子! 当然,只是科普知识,不是想说这位老师如何。学校与举报的同学已经就这位老师给出了无可辩驳的答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