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探访乌鲁木齐石化:50多个关键节点如何守护每一滴油的品质?

新疆广袤的土地之下,蕴藏着涌动的工业血液——原油。近日,一批来自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经过三百公里的管道之旅,抵达了中国石

新疆广袤的土地之下,蕴藏着涌动的工业血液——原油。近日,一批来自克拉玛依油田的原油,经过三百公里的管道之旅,抵达了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简称乌石化)。在这里,它们将开启一段从黝黑黏稠到晶莹纯净的“蝶变”新生,最终化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澎湃能量。这不仅是一场物理与化学的深刻变革,更体现了乌石化对产品质量全链条、全覆盖的严苛坚守。

作为保障新疆乃至全国能源供应的重要基地,乌石化多年来在炼油、化工领域精耕细作,已发展成为集炼油、化肥、化纤于一体的现代化石化联合企业。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更在质量管理上建立了享誉业内的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正是在这样严密的体系护航下,每一滴原油的价值才得以被最大化地挖掘与重塑,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动力。

01 源头把控:零容忍下的“体检”大关

原油进入乌石化的第一道关卡,便是堪称“零容忍”的入厂质检。在建南罐区的检验中心,检验员们如同严谨的“医生”,对每一批次原油的密度、酸值、水含量及机械杂质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会诊”。任何一项指标的超标都会立即触发预警系统,从源头上杜绝潜在的质量风险,确保进入生产流程的都是合格“血液”。

为了确保计量的精准无误,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此前已对乌石化东西疆的管输原油流量计进行了高精度标定,所有指标均全面达标。此外,乌石化研究院还配备了先进的专业仪器,建立了原油有机氯的国标分析方法,能对原油性质的细微变化做出快速响应,有效预防设备腐蚀风险,为炼化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02 精炼之路:千锤百炼的“分离”艺术

体检合格的原油,随即被送往炼油之旅的核心站——常减压装置。在这里,原油将在高达360摄氏度的常压塔中经历一场“热力洗礼”。这是一个基于物质沸点差异的精密物理分离过程。原油被加热汽化后,在塔内自下而上地冷却,不同沸点的组分会在不同的塔层凝结,从而被精准分离。

塔顶最先分离出的是轻质的直馏汽油,它们将成为高标号汽油的关键调和组分。紧随其后的是航空煤油、柴油等。而那些“体质特殊”、富含胶质和沥青质的重油,则会进入压力更低的减压塔内进行二次“深加工”,最终化身为铺设康庄大道的坚固沥青。整个过程由高度自动化的DCS系统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哪怕是1摄氏度的温度波动也会触发警报,确保分离的极致精准。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分离出的各种馏分油还需经历二次催化裂化和三次加氢精制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转化和精细提纯过程。催化裂化旨在将重质油的大分子裂解为汽油、柴油等轻质油品的小分子。而加氢精制则是在氢气和催化剂的作用下,脱除油品中的硫、氮等杂质,进一步提升油品质量。这一系列“千锤百炼”,旨在赋予每一滴油品更卓越的性能。

03 走向市场:全流程守护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层层炼制,脱胎换骨的油品来到了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工序——调和与储运。在这里,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国家车用汽油等标准,对辛烷值等关键指标进行精细调和。一旦发现数据波动,技术与运行班组便会立即启动排查程序,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完全符合质量规范,守护着油品的“生命线”。

管输网络是成品油走向市场的“大动脉”。每天,上万吨的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从乌石化的发运平台出发,奔赴乌鲁木齐市的各大加油站和国际机场,为这座城市的交通与物流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发运员工们日夜守护在储罐与管网旁,以高度的责任心“目送”每一滴合格油品踏上服务社会的征程。

一滴原油的旅程,折射出的是乌鲁木齐石化一套完整而严苛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入厂到产品出厂,历经分离、转化、调和三大阶段,涉及十余道主要工序和五十多个关键质量控制节点。

每一环节都有在线分析仪与实验室分析法的双重保障,最终形成完整的质量追溯链条。正是这份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使得乌石化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能源保障,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大型国企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