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6种家庭,请家长都读一读 好的父母,会营造一个好家庭,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俗话说:优秀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教导孩子上肯花心思。一个孩子将来的成就与高度,都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关系。 都说有出息的孩子会来自这6种家庭,你是属于哪一类呢? 1、坚持培养孩子读书的家庭 去年一档综艺《奇葩说》让一位女孩走红网络。 这位女孩叫詹青云,她身上有众多优秀的标签: 她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经济学学士,是哈佛大学的法学博士,是2018年华语辩论世界杯“最佳辩手”,是《奇葩说》第六季的冠军… 随便拎出一个名头,都是相当的厉害。 然而如此优秀的女孩,起点并非像他人所想的那么高。 能做到如此优越的今天,全靠在成长中,努力培养詹青云的爸爸妈妈。 詹青云的家是普通的工薪家庭,算不上特别富裕。 因为妈妈是老师,所以懂得“强制孩子学习”是没有办法让孩子爱上学习的,于是就让孩子涉猎更多的书籍,让她从课外书中感受到读书的魅力。 詹青云的妈妈很喜欢给年幼的她买书,但买的不是跟学校相匹配的课程教本,而是各种类型的“杂书”。 这其中就包括四大名著以及不少武侠小说。 在周末的时候,詹青云的父母都会陪着她去书店看书,让她沉浸在书海里。 为了让女儿更好地感受读书的魅力,詹青云的爸爸甚至“骗”她说陪爸爸出差、旅游,然后路上就给女儿讲书,讲武侠里那些正气的事儿,引得詹青云特别向往。 2、不过度溺爱孩子的家庭 著名教育家卢梭说: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古人也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爱有时候也是一种伤害。” 从古至今,哪一个溺爱的例子不令人唏嘘感慨呢? 一篇《伤仲永》让我们看到5岁能诗,聪慧过人的仲永,在父母和他人无尽的夸奖和宠爱中,走向“泯然众人矣”。 晋武帝溺爱并纵容儿子奢侈地享受一切,其子继承皇位之后治国无方,西晋帝国走向灭亡。 现在这个时代,多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俗话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但过度的保护和宠爱有时候只会害了孩子。 一个家庭要严慈并济,不过分宠溺孩子,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情况一定要杜绝。 如果一味地呵护、溺爱孩子,那孩子将会成为父母一生的负担,不溺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3、不乱发脾气的家庭 电视剧《少年派》中有这样一个家庭: 剧里一个姓江的家庭破产了。 然而这个家庭的父母并没有相互埋怨争吵,整天唉声叹气自怨自艾,而是用非常良好的心态,去思考解决的办法,靠自己的双手重新开起了门店,重新创业。 连孩子的朋友都羡慕说:“你知道你爸妈身上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吗?是情绪稳定。” 这也是这家孩子总是能用豁达随和的形象得到大家喜爱的原因。 儿童心理学家说: “父母的情绪暴力,对一个孩子的伤害是致命的。那种极端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和人格发展。” 4、勤于节俭的家庭 励志书籍《羊皮卷》中提到过这么一句话: “想一下造出大海是不可能的,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犹太人说:“省一分钱就是赚一分钱。如果孩子希望得到一笔数额不小的钱,那你得先让孩子学会最大限度的节省。” 政治家曾国藩说:“我这一辈都会教育自己家庭的子女,要勤俭节约。” 不乱花钱、勤劳节俭是一个家庭消费观的基本根基,创造节俭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孩子学会简约生活,这对于孩子来说百利无一 5、房间整洁的家庭 《夷坚志》说:“高堂素壁,无舒卷之劳;明窗净几,有坐卧之安。” 从古至今,干净的房间都总是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境与为人。 哈佛商学院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 有强烈幸福感的杰出人士,居家环境总是十分整洁清爽;而对比之下不太幸福的人,往往生活在凌乱肮脏的环境中。 整洁干净的家庭,总能给人一种疏阔感,让心情充满愉悦;反之,凌乱的家庭环境会让人压抑,让人产生负能量. 因此,要从小给孩子灌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概念,培养孩子养成干净有序的习惯,将好的品性渗透到孩子的骨髓里。 6、讲究规矩的家庭 《荀子 · 性恶篇》里说:“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意思是人没有礼仪就会混乱,不知礼仪就会悖谬。 著名画家施邦鹤先生曾说: “从小我家便有很多规矩,小时候觉得很受拘束,大了才理解正是这些规矩影响了我的一生。” 《家庭教育》一书中曾提到:“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规矩的自由叫放肆。” 俗话说家有规矩,始成方圆,家无规矩不立。 孩子一旦没有约束力,便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正确与否,容易从小就没有是非观念。 再怎么爱孩子,都一定要坚持原则,立好规矩。 规矩是边界,是警醒,是孩子通往未来的钥匙。
十年后,有出息的孩子都来自这6种家庭,请家长都读一读 好的父母,会营造一个好家
文化事昌秀说
2024-04-20 19:09:43
0
阅读: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