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的热气里,芝麻的焦香混着牛肉的鲜气,顺着巷口飘出老远,馋得早起上学的孩子拽着妈妈的衣角直跺脚。

要说这铺子的招牌,当属那让回头客每周必打卡的黑胡椒牛肉烧饼。别家烧饼多是简单的葱油或豆沙馅,古火肴偏要在牛肉馅上花足心思 —— 每天天不亮就去市场挑新鲜的牛腿肉,肥瘦比例得是三七开,瘦的嫩、肥的润,回来后不用绞肉机,而是用菜刀手工切成颗粒。“机器绞的肉太碎,没嚼头,手工剁才能保留肉粒的口感。” 案板上的牛肉渐渐变成带着颗粒感的肉馅,偶尔蹦出的肉筋还能让烧饼多几分弹劲。

调馅更是独家秘诀。新鲜的牛肉馅里,先加少许姜末和葱花去腥味,拌入黑胡椒调料,既能尝到胡椒的辛香,又能感受到细小颗粒在舌尖爆开的层次感。凑近闻一下,黑胡椒的辛辣裹着牛肉的鲜,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做烧饼的面团也有讲究,揉面时要力道足,得把面团揉得光滑筋道,再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取一个剂子擀成薄饼,舀一勺牛肉馅铺在中间,像包包子似的捏紧收口,再轻轻擀成梭子形,表面刷油,撒上满满一层黑芝麻,一个待烤的烧饼就做好了。

麦多饼在烘烤下渐渐变了模样。起初是白白的面饼,慢慢鼓起来,像一个个小灯笼,外皮也从乳白变成金黄,芝麻在高温下炸开,香气愈发浓郁。八分钟后烧饼出炉,刚出炉的烧饼还冒着热气,轻轻一掰就能听到 “咔嚓” 的脆响,外皮层层分明,掉下来的芝麻粒还带着余温。

咬上第一口,先是外皮的酥脆,芝麻的香味在嘴里散开,紧接着就是牛肉馅的惊喜 —— 肉粒颗颗分明,咬下去能尝到肉汁的鲜美,黑胡椒的辛香恰到好处,不会太冲,却能把牛肉的鲜味完全激发出来,偶尔吃到一点带肥的肉粒,油脂的香气混着胡椒味,香得人直眯眼。要是赶上刚出炉的热烧饼,一定要小口吃,不然滚烫的肉汁容易烫到舌头,可就算烫,也舍不得吐出来,只想赶紧嚼碎咽下,让那股香味在胃里慢慢散开。
来买烧饼的老主顾都有自己的习惯:上班族小李总要买两个,一个趁热吃,另一个用塑料袋裹好,带到公司当下午茶;隔壁的王阿姨每周三都会来,说是给上高中的孙子当早餐,“孩子说外面的汉堡不如这烧饼香”。

傍晚时分,烤炉里的最后一批烧饼出炉,夕阳的余晖洒在铺子前,刚下班的人接过热乎乎的烧饼,咬上一口,一天的疲惫仿佛都被这香气驱散了。

古火肴的黑胡椒牛肉烧饼,凭着实打实的味道,温暖了无数人的清晨与傍晚。一口下去,是外皮的脆、肉馅的鲜,是黑胡椒的辛香,更是平凡日子里最治愈的烟火气 —— 原来最简单的美味,最能让人记在心里,香到心尖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