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御坝图》 《黄河御坝图》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的一幅彩绘图,由时任两江总督高晋和江南河道总督萨载呈进,该图长145cm,宽63cm,方向上南下北左东右西,粘签30余条。 图中所标“清河县”即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黄色水域占据画幅一半,这片横亘东西的大片水域就是黄河,上方由南向北的小片蓝色水域为淮河,两股水流分界处标有“黄淮交会”字样。交会处以南有两座坝台,分注“东束水坝”和“西束水坝”,坝口南侧标为“清口”。西束水坝西侧,一道长堤将黄淮分隔开,堤中绘有龙亭一座,注明“此亭内御桩系康熙三十八年圣祖仁皇帝南巡阅视河工时亲建之桩,其桩顶刻有盘龙,桩上盖造龙亭,以垂永久”字样。 从图中粘签文字记载里可知,此为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第3次南巡阅视清口时,发现黄淮交汇处易生倒灌,引发淮扬地区水灾,指示修筑大坝将黄河向北引入陶庄引河,以减轻交会处压力。康熙帝亲自钉下桩木指定方位,史称“御坝”。龙亭北侧为坝身,粘签7条,分别为康熙三十八年至五十六年(1717年),先后7次建坝、修坝的过程。乾隆年间,黄河水患再生,乾隆帝决定参照康熙年间治理清口的方法,下令绘制此地水文地图以作参考。 此图笔法精美、比例准确、粘签完整、保存良好,展现了清朝前期治理黄河的方法和成效,为黄淮治理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图文资料。 图为原图旋转后效果,请将屏幕顺时针旋转90度观看
《黄河御坝图》 《黄河御坝图》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乾隆四十一年(177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5-12 16:46:3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