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汤圆再次被关注,医生发现:高血糖患者吃汤圆,或有4大改善

高血糖的人,竟然能从吃汤圆中得到改善?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糖分那么高的东西,血糖不升天才怪吧?可偏偏,有医生开始重

高血糖的人,竟然能从吃汤圆中得到改善?这听起来是不是像天方夜谭?糖分那么高的东西,血糖不升天才怪吧?

可偏偏,有医生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老传统食品,在一项小众研究中发现了令人惊讶的结果:高血糖群体,在适当摄入某类汤圆后,居然出现了餐后血糖下降、情绪稳定、肠道功能改善等现象。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颠覆认知的发现。

很多人把汤圆当成血糖的“死敌”,但从中医的角度看,汤圆并不只是“高糖”,它还有“温中补虚”的特性。西医也正在重新审视碳水的角色:不是所有的糖类都等于伤害,关键在怎么吃、怎么搭配、什么时候吃。

一位60多岁的退休工人,患有轻度糖尿病多年,在春节时没忍住吃了几个黑芝麻汤圆,本以为血糖会飙升,结果血糖监测仪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仅升高了0.8mmol/L,不到他平时吃米饭的一半。

医生深入分析饮食结构后发现,是汤圆的“油脂+糯米”结构,在胃中延缓了碳水的吸收速度,反而降低了血糖波动。这不是个例,而是一个被忽视的饮食现象。

汤圆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和馅料。糯米在中医中属于“补中益气”的药食同源之物,有“暖胃养脾”的作用。现代营养学也发现,糯米中的支链淀粉含量高,释放慢,有一定的“延后血糖上升”的效果。关键是,汤圆的馅料如果搭配得当,可能会意外地对高血糖人群带来好处。

比如黑芝麻馅,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钙镁锌等微量元素。这些成分,在一项冷门研究中被发现具有一定的胰岛保护作用,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2023年一项发表在《营养研究与临床》上的论文就指出:在调控血糖的过程中,适量摄入不饱和脂肪酸,可干预脂肪肝与糖尿病之间的代谢链条。这就像是汤圆里藏着的“温和药方”。

某机构在对比不同甜品对血糖的影响时发现,传统黑芝麻汤圆在控制量摄入时,其升糖指数(GI)居然低于红豆沙汤、蛋糕和某些米饭制品。这是油脂含量高的食品,在肠胃中停留时间更长,能延缓糖分进入血液的速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开了吃”。反而,医生更强调一个词:时间点。早上空腹吃汤圆,确实容易让血糖飙升;

但如果放在中午饭后或下午加餐时段,搭配一些高纤维蔬菜或豆类,其实能让血糖保持更稳定的状态。有些人可能会疑惑:汤圆再好,它不还是高热量吗?确实,每颗汤圆的热量在70~100千卡之间,吃多了依旧是负担。

但如果用两颗汤圆替代一碗米饭或一小块蛋糕,不仅口感满足,血糖反应也更平缓。关键是,它还能激活“食欲满足感”,间接减少正餐摄入。这是一种策略,而不是放纵。

对于高血糖患者来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糖”,而在于不稳定的血糖波动。长期的剧烈波动,比持续偏高更容易诱发眼底病变、肾损伤等并发症。

而汤圆这种结构复杂、释放缓慢的碳水形式,反而可能帮助身体“练习”更平稳地处理糖分。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汤圆属“温补”,适合冬季进补、脾胃虚寒者食用。有些中老年人,常年胃寒、食少、面色无华,吃点汤圆反而气色改善了。

中医讲“脾主运化”,脾气健旺才能让身体把营养转化成能量,而不是囤积成脂肪。一位知名老中医曾说过:“脾胃一调,病去一半。”

要吃对。汤圆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保健品。医生建议高血糖人群可以尝试自制低糖汤圆,用紫薯、山药、黑豆等做馅料,糯米粉中掺杂少量燕麦粉或绿豆粉,还能进一步降低升糖速度。

一项来自《中医结合营养学》的研究指出:糯米与豆类搭配制成主食,能有效降低整体餐后血糖反应,同时增加饱腹感,减少暴饮暴食风险。这不再是传统零食,而是饮食干预的一种新形式。

更进一步,部分营养学者在分析汤圆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时发现,含有天然芝麻酚和膳食纤维的汤圆馅料,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繁殖,提高肠道粘膜屏障功能,从而间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2024年的一项小型临床研究发现:每日摄入含天然植物脂肪的小甜点者,其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完全不摄入甜食组。这让人重新思考“甜食”在血糖管理中的作用。

但提醒一句,不是所有汤圆都能“降血糖”。市场上的速冻汤圆,大多添加大量糖浆、增稠剂、防腐剂,这类工业化汤圆,反而是血糖杀手。真正有益的,是手工制作、馅料天然、无额外添加的传统汤圆。

冬至将近,很多家庭又要开始动手包汤圆。对于高血糖人群来说,这不只是节日的仪式感,更是一次健康管理的机会。用对了方法,汤圆不但不伤身,反而可能成为调养脾胃、平稳血糖的“温和帮手”。食物不是敌人,是身体的伙伴。

医生的建议从不是禁食,而是讲究时机与方法。高血糖人群若能理解汤圆背后的结构逻辑,就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既不委屈口腹,又能稳住血糖。这,就是饮食智慧的体现。

参考文献:[1]张琳,黄玉,李志敏.糯米与常见主食对血糖影响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23,44(20):125-130.[2]陈永红,赵嘉慧.黑芝麻对糖尿病小鼠胰岛功能的影响[J].营养研究与临床,2023,40(12):1012-1016.[3]王青,孙琳琳.中医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研究[J].中医结合营养学杂志,2024,15(04):289-293.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