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看守所纪事:跨省行窃的16岁贵州小伢,我们都为他点赞

我所在的号子里年龄最小的刚满16岁,个不高,很瘦,人勤快,又灵光,家是贵州的,来到千里之外的这个省会城市,这次是因为盗窃

我所在的号子里年龄最小的刚满16岁,个不高,很瘦,人勤快,又灵光,家是贵州的,来到千里之外的这个省会城市,这次是因为盗窃罪进的看守所。

因其年龄小,我们都叫他“小伢”。他家里自然没有钱来,就安排他给有钱的人(称“甩手”,啥事不用干)当“水板”(搞服务),帮别人洗洗衣服啥的,别人给他买日用品,分他点零食。

那时,还可以订菜,就是小炒,价钱很贵,但带几片肉,味道自然是看守所提供的牢饭“漂”没法比的。有这样的菜了,也会分点给他。

小伢不仅为“甩手”搞好服务,别人使个眼色啥的,他也跑得快,嘴巴也甜。我们都说这是个好娃娃,可惜了。

我们都说他不学好,年纪轻轻的当小偷。又是个勤快的娃,干点啥不好。

一说到这,小伢就默不作声了,有时眼泪就要出来了。后来,我们就不再说他。但是经常问他的情况,还是想开导他,要走正道。号子里的一个惯偷经常说他,你莫学我啊,偷了一辈子,到头来能落个啥?

我们经常拿小伢开心,也会问问他的情况,他就断断续续讲了讲自己的一些事儿。

原来小伢是贵州六盘水那地的人,家住深山里,爹妈因病过世了,还有一个爷爷和妹妹,他们三人相依为命。

他开始还在学校读书,后来没钱了,就跑出来了。妹妹还在读书。

我们就问他是咋跑到这个省会城市来的,他说那时年龄小,混上火车,又不用买票。还听说这个城市大,还叫“火炉城市”,那晚上要没地方去,随便找个地方,过一晚也不冷啊。

小伢到这个城市时才12岁,打工谁敢要。好在他嘴甜,没钱买吃的,还能讨到点吃的。他跟别人讨法不一样,直接跟餐馆老板说,我可以帮你洗碗、干活儿,能不能给我点吃的。

大多数老板吃的给,活不用他干。有时吃完了,他觉得没啥事儿,真帮忙干。弄得老板怪不好意思的,再给他点钱,不敢留他,怕说用童工。

每天混到吃的后,先是捡破烂,主要是水瓶、纸壳子,只能在大街上捡,小区是进不去的,一般不敢去掏垃圾桶,因为逮住了,会找他麻烦。后来,他才晓得,原来掏垃圾桶也是有地盘之分的。

睡的地方一般就在桥洞下面,还可以放捡来的垃圾。几个大纸壳子一铺,就是床了。冬天冷了,可以去火车站地下通道,那里暖和点儿。

混了一段时间后,小伢在桥洞里遇到个人,也是在这儿捡破烂栖身的,慢慢地熟悉了,两人就结成了伴儿,相互有个照应。这个伴儿只比小伢大四岁,当时也不满16岁。

有一次,一连几天也没弄到几个钱。这个伴就问他,要不,我们去偷点钢筋啥的,当废品卖,来钱快些。反正,我们还没成年,逮住了也没啥的。

真要去偷,扒钱包没那个本事,抢还不敢。他们就到处晃悠,先是到工地上顺点边角料,后来看到凡是下得了、弄得动的、能卖钱的,晚上偷偷地弄走卖了。就这样过了几年,反正没发大财,但每天多多少少有些进账。

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看到能弄得动的就下手。这次是在一个工地上,好像是电力施工的,看到电缆,都知道值钱,但弄不断。后来看到角铁,两个人就搬了一回又搬一回,搬了一晚又搬了一晚,第三晚,被逮了个正着。把两个人一审,发现原来偷了好几年了,本应进拘留所的进了看守所。

听到这些,我们都劝小伢出去了,不要再搞这个了,书是读不成了,但年龄到了可以打工,随便找个事儿,也比这个好。不然,一辈子就毁了。

突然有一天,警官来跟小伢说汇款的事儿,我们都替他高兴,以为他家里汇款来给他上账了。

后来一了解,警官才告诉我们,原来小伢这多年来,要定期给妹妹寄学费和生活费。大山里读书都是集中到镇上寄宿,一个月才能放次假。平时妹妹在学校吃饭,也需要他寄钱。

他每个月少则寄三百,多时寄五百。开学时另外寄学费。这次进来时,身上还有六千多块钱。好在办案的人听了他的情况,没有没收他的钱,就把钱放到管教这儿寄存,帮忙按时给妹妹汇钱。

听了警官说的这番话后,我们心里都不是滋味,但都夸小伢,小小年纪不简单啊!都说他够爷们。

最终小伢判了九个月,因只剩不到三个月,就不用去监狱服刑了。在他出去之前,我们怕他出去不走正道,反复叮嘱他。后来,还是一个开宾馆的老板说,出去直接到我那餐馆去,先打杂,再学炒菜,每月给你发几千块钱。听了这个办法,警官也高兴。叫老板写了个条子,由他去联系。

小伢释放那天,警官直接用他自己的车,把小伢送到老板说的餐馆去了。

后来,听警官说,小伢去了干得不错,很招人喜欢。

这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不知现在小伢是不是当上厨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