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苗岭深处的权力寻租:贵州省黔东南州政协副厅长级干部肖俊被开除党籍和公职

“在黔东南苗年活动火爆全网的背后,一位频频亮相、身着苗族服饰的“亲民干部”肖俊,正暗中编织着惊人的利益网络。他公开承诺“

“在黔东南苗年活动火爆全网的背后,一位频频亮相、身着苗族服饰的“亲民干部”肖俊,正暗中编织着惊人的利益网络。他公开承诺“让绿水青山变成幸福靠山”,私下却将扶贫资金视为私产,操纵招标、截留款项,甚至司机都要收取五千“辛苦费”。2025年9月,贵州省纪委监委的通报彻底撕开了他的双面人生。这是一场权力与贪欲的合谋,更是民族地区发展中监督缺位的深刻警示。”

2024年黔东南的苗年,西江千户苗寨单日游客破8万,肇兴侗寨的侗族大歌响彻山谷。镜头前,州政协副厅长级干部肖俊身着苗族服饰,握着村民的手承诺“要让苗岭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的幸福靠山”,媒体称他为“懂民族、爱家乡”的“苗岭之子”。可彼时无人知晓,这副亲民面孔下,藏着一张吞噬民利的贪婪之网。

三个月后,2024年端午,肖俊主持“黔东南银饰文化节”,当着满堂宾客强调“每笔文旅扶持资金都要花在刀刃上”。台下掌声雷动时,某旅游企业主却在角落攥紧了拳头——一年前,他申请省级文旅融合项目资金,肖俊轻飘飘一句“先支持家乡建设”,就让表弟的建筑公司以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接下了工程,自己的项目则石沉大海。

这不是个例。基层干部私下流传着更刺耳的细节:肖俊到县上调研,必住带温泉的高档酒店,随行司机都要收5000元“辛苦费”;2023年某景区升级改造招标,他硬生生加了“必须有苗绣元素设计经验”的条款,明眼人都知道,符合条件的只有他关联的企业。后来这个项目因偷工减料被文旅部通报,游客投诉超200次,可工程款早已被他和同伙瓜分干净。

翻开肖俊的履历,曾是多少人眼中的“励志范本”。1966年出生的土家族汉子,从岑巩县第二中学教师做起,一步步走到雷山县县长、州发改委主任,45岁时就掌管着全州每年超50亿元的乡村振兴专项资金。2021年当选州政协副主席后,分管文旅、民族、农业领域,2023年经手的非遗保护、景区开发资金就达32亿元。这本该是守护苗岭发展的“金钥匙”,却成了他中饱私囊的“摇钱树”。

最让人揪心的,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去向。有知情人透露,本应分给12个村寨的800万元补助,300万元被肖俊截流,转入亲属控制的农业公司,用来购买景区商铺——那些商铺本该是村民增收的阵地,最后却成了他私人的“提款机”。还有某县政协委员选举,他以“支持地方经济”为由,给输送利益的企业主开绿灯,让后者当选后长期缺席会议,政协的监督职能成了摆设。

2025年9月29日,贵州省纪委监委的通报划破苗岭的宁静:肖俊丧失理想信念,对抗组织审查,收受礼品礼金,利用职务便利谋取巨额利益,被开除党籍和公职,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通报里“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表述,更让人追问:这样的腐败,为何能隐藏这么久?

有人说,是监督的“盲区”给了他可乘之机。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肖俊熟悉黔东南的人情网络,也清楚权力运行的“漏洞”——省级监管难及基层,村级监督又缺乏话语权,他在中间编织的利益网,成了难以打破的“本土保护”怪圈。也有人猜测,他那副苗族服饰不仅是“形象包装”,更是一种心理暗示:用民族情感掩盖权力寻租,让监督者放松警惕。

更值得深思的是,2018年四川德阳曾缉捕过一名出逃21年的贪腐官员,也叫肖俊,套取公款3000余万元。两个“肖俊”,一个在西南山区,一个在川蜀大地,虽无关联,却都让“肖俊”这个名字成了贪腐的符号。这是巧合吗?或许,这更像一种警示:只要权力缺乏制约,再“亲民”的伪装,终会被欲望撕碎;再偏远的角落,也容不得腐败滋生。

如今,肖俊落马了,可苗岭上的追问还没停。那些被截留的资金,能还给村寨吗?那些偷工减料的项目,能重新整改吗?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每一分发展资金都经得起阳光晾晒”,不让“苗岭之子”的悲剧重演?

或许答案就在肖俊曾忽视的细节里:当村民为旅游分红欣喜时,他们期待的不仅是金钱,更是公平;当游客为民俗体验点赞时,他们向往的不仅是风景,更是清明。苗岭的绿水青山,不该成为少数人谋利的工具,而该是所有黔东南人共有的“幸福靠山”——这,才是对“苗岭之子”真正的诠释,也是对这场权力塌方最沉痛的反思。

(本文依据公开报道撰写,涉嫌违纪违法内容以官方最终通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