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越南一男子花一万元买下30吨腐烂老树根,刻成一屋子根雕,有人出价1050万都不肯卖。 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朔庄市第五坊,梅坚,一位在木材行业耕耘已久的华人商人,自1974年起便在这个行业打拼,以其对木材的深刻理解和尊重闻名。直到2000年,他偶然经过龙富县的双凤乡奉祥村时,发现了两棵历史悠久的石鹰树。尽管当时未能购得,但这两棵树的壮观与历史深深印在了梅坚的心中。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2014年,梅坚再次踏入了奉祥村。那天,天空呈现出压抑的灰色,朔庄市已是午后时分,但阴云密布使得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昏黄之中。老树的主人带着几分无奈地站在那棵已经死亡的石鹰树前,指着那些腐烂的树根对梅坚说:“这些树根,现在只能看你的了。” 梅坚站在这堆几乎全烂的树根前,脸上没有太多表情的波动。他蹲下身,伸手触摸那些湿漉漉的树皮,感受着岁月给予它们的痕迹。每一处裂纹、每一块腐朽的木质都讲述着时间的故事。梅坚决定,他要让这些被时间遗忘的树根重新焕发光彩。 购买后的第一步是将这些重达30吨的树根运输回家。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树根庞大而沉重,村里的道路又窄又泥泞,常常下雨使得运输工作变得异常艰难。梅坚雇佣了当地的村民,用大卡车和吊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些树根一点一点地移到了预定的场地。 场地是一间废弃的厂房,梅坚特意为此购买并改造。厂房内部空间宽敞,但光线昏暗,梅坚安装了数盏大功率的灯具,确保每一片树根都能得到足够的光线。随后,他开始组建团队,这支团队由六名专业的木工和雕刻师组成,他们每个人都对木材有着独特的理解和处理技巧。 雕刻开始的第一天,工作室内回响着各种机器的声音。锯末飞扬,木屑散落一地,空气中弥漫着木质的芳香。梅坚坚持让工人们遵循木材自然的纹理进行切割和雕刻,不进行过多的人为修饰,以保持木材的原始质感和形状。这种处理方式虽然耗时耗力,但也使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充满了自然的美。 在处理过程中,他们发现树根深处隐藏着一些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当梅坚的目光落在一块异常厚重的树根上时,他发现了一些自然形成的图案,它们犹如大自然的神秘赠礼,奇妙无比。一座莲花台座宛若自然界的杰作,底部宽大,逐渐向上收紧,顶部平整,仿佛为未来的某件珍贵艺术品预留了安放之地。 而在其他树根中,他还发现了动物形象的轮廓:一只伸展的老虎,它的背部线条强劲有力;一条蜿蜒前行的蛇,线条细腻流畅;还有一个坚硬的乌龟壳,每一块甲片都清晰可见;凶猛的鳄鱼和机警的猴子则分别在它们的树根中显现出生动的姿态。 梅坚决定将这些独特的自然图案保留并加以雕琢。他指示工人们细致地修整这些图形,确保每一细节都能突显出木材自身的色泽和纹理。这些树根不仅是时间的见证,更是自然赋予的艺术品,每一次切割和雕刻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确的技术。 随着时间的推移,梅坚的工作室逐渐成为了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景点。艺术爱好者、历史学家甚至是普通游客,都会慕名而来,希望能一睹这些被转化为艺术品的老树根。梅坚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位访客,他会亲自向他们解释每件作品的来历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小故事。许多人被这位艺术家对木材的尊重和热情所感染,他们开始意识到这不仅仅是根雕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自然的赞歌。 尽管如此,梅坚的根雕作品完成度依旧缓慢。一年过后,仅仅完成了5%的工作量。然而,这并未影响作品的市场价值。越南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力度,特别是推出了保护老树根的法案,使得这些根雕作品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市场上对这些根雕的需求与日俱增,出价也水涨船高。 面对愈发诱人的价格,许多投资者和收藏家开始向梅坚发出购买邀请,有的甚至开出了天价。但梅坚对金钱的诱惑视若无睹,他坚持认为这些根雕不仅仅是商品,它们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他拒绝出售任何一件作品,坚持要完成全部的根雕计划。 这种坚持使得梅坚在当地社区甚至更广泛的范围内赢得了尊重。虽然有些村民无法理解他的选择,认为他“疯了”,但更多的人开始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梅坚的根雕艺术和他的故事逐渐成为了当地的一部分,被许多人传颂。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