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统称为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发病率)及第二大癌症死因,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但大多数肠癌可以通过早期干预和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今天我将从病因解析和科学预防两方面,带您全面了解如何远离肠癌。
首先,我们要了解肠癌的病因,知道风险从何而来。肠癌的发生是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下列四个方面:
第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分为家族遗传与遗传性疾病。家族遗传:约20%-30%的肠癌患者有家族史。若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肠癌,自身风险增加2-3倍。遗传性疾病:如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这类患者肠道易长数百个息肉,癌变风险极高。
第二,肠道病变。
主要为息肉癌变:80%以上的肠癌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从息肉到癌变通常需要5-10年。另外还有慢性炎症: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长期炎症刺激,会增加肠道细胞癌变风险。
第三,不良生活方式。
饮食不当:过量摄入红肉(牛羊肉)与加工肉(香肠、培根),会增加肠癌风险。蔬菜、水果、全谷物摄入不足,会导致肠道蠕动减慢,致癌物滞留时间延长。肥胖与缺乏运动:肥胖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高,胰岛素抵抗促进肿瘤生长;久坐人群肠癌风险增加40%。吸烟酗酒:烟草中的致癌物直接损伤肠道黏膜;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破坏DNA,诱发癌变。
第四,年龄与性别。
年龄差异:50岁后风险显著升高,但近年来30-40岁人群发病率明显上升。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1.5:1),可能与激素、饮食和吸烟习惯有关。
关于如何科学预防肠癌,我们要守住三大关键防线。
第一道防线:定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愈。
普通人群建议从45岁开始筛查,有家族史者提前至40岁或更早。筛查方法:
肠镜检查(金标准):能直接观察肠道并切除息肉,阻断癌变之路。
粪便检测:如粪便潜血试验(FOBT)、粪便DNA检测,适合初筛高风险人群。
筛查意义:早期肠癌(I期)的5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IV期)不足15%。
第二道防线:健康生活方式,从日常习惯入手。
优化饮食结构,多吃膳食纤维,每天摄入25-30克(如1碗燕麦+2份蔬菜+1份水果)。减少红肉,每周不超过500克(约5个手掌大小的量),避免加工肉制品。补充钙和维生素D,牛奶、深海鱼可降低肠道炎症。保持合理体重,BMI控制在18.5-24.9,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坚持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降低肠癌风险20%-30%。戒烟限酒,酒精摄入量男性≤25克/天(约1瓶啤酒),女性≤15克/天。
第三道防线:干预癌前病变
肠镜发现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等癌前病变,应立即切除并定期复查。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规范治疗,定期监测肠镜。
肠癌并非“突然降临”,而是多年不良习惯积累的结果。通过科学筛查、健康饮食和积极生活,我们完全有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请记住,预防胜于治疗,行动始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