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北京知青为回城,狠心抛弃3岁儿子。没想到,43年后,她去医院检查,发现医生竟是自己的儿子。 1980年,中国刚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政策慢慢松了绑,知青们纷纷踏上了回家的路。那时候的北京知青青霞,也搭上了这股回家的顺风车,做了人生中的一个大决定。那会儿,全国上下都在变,对知青们来说,回家就像是重新开始活了一回。就像老话说的:“小麻雀哪懂大雁的志向呢”,那会儿的人,都在琢磨自己的将来。 青霞的故事,得从1970年讲起。那时候她响应号召,去了陕西的田家湾村当知青。那地方偏远,日子不好过,对青霞这个城里长大的姑娘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但就在那儿,她遇到了陈杜涛,两人后来成了夫妻,还有了个儿子,叫陈宇辉。可日子一长,青霞就越发想念城市的生活,总想着能回去。 转眼到了2023年,青霞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太太了。这天,她像往常一样去医院体检。没想到,接待她的不是以前那位老教授,而是从省城来的新医生,叫陈宇辉。这名字一听,青霞心里就咯噔了一下,好像跟什么往事扯上了关系。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个名字,想找出点啥头绪来。跟陈宇辉医生聊着聊着,青霞心里头五味杂陈。她想起了四十年前那个难熬的抉择,那会儿为了回城,真是硬着头皮做了决定。两条路摆在眼前:一条是留在乡下,和陈杜涛一块拉扯大儿子;另一条呢,就是回北京,奔向她心心念念的城市日子。最后,她还是选了后者,把老公和才三岁大的儿子丢在了乡下。 青霞心里清楚,那会儿陈杜涛的眼神里全是舍不得,还求着她把儿子也带走,好让家里有个完整的模样。可青霞心里明镜似的,知道带儿子回京得吃多少苦头。所以,她一咬牙,就踏上了回京的路。火车慢慢开动,她隔着窗户往后看,陈杜涛抱着儿子的影子越来越远,那时候的心酸和无奈,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回了北京,青霞很快就重组了家庭,过上了新的日子。时间一长,那些往事也就慢慢淡了。直到今儿在医院里撞见陈宇辉医生,那些陈年旧事才又翻了出来。青霞鼓起勇气跟陈宇辉说了实话,俩人心里头的感情一下子就绷不住了。原来,陈宇辉早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也一直在找亲妈。他非但没怪青霞当年的决定,还感激她让自己有了个新开始。青霞和陈宇辉聊开了,心里的疙瘩也慢慢解开了。他们知道,这些年陈杜涛在田家湾辛苦操持,就是为了陈宇辉能好好长大,还帮着他实现了当医生的梦想。陈宇辉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医科大学,现在是个很棒的医生,这都离不开他爸的默默付出。 母子俩重逢后,都想着要把以前的时光补回来,好好享受这份重新得到的亲情。青霞就邀请陈宇辉回北京,想让他多了解了解老家,也想见见陈杜涛,跟他说说这些年自己心里的愧疚和感激。陈宇辉一听就答应了,能和妈妈再见面,他觉得这是最好的礼物了。 青霞和陈宇辉的故事,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但又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它让我们看到了在时代的洪流里,人性是怎么闪光的。那时候,大家都有难念的经,做出选择也不容易,有的还得牺牲点什么,留下点遗憾。但正是这些牺牲和遗憾,才让故事更加动人。 母子俩的重逢告诉我们,不管以前咋样,只要心里有爱,就能找到弥补遗憾的路。最值钱的,还是那份亲情和心里的温暖。在这个变来变去的世界里,咱们得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别让时间把感情冲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