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在炎炎烈日下宣告投降,
市中心的莱佛士铜像被日本兵套上了写着“大东亚共荣”的横幅恰似给整座城市戴上了孝,
16岁的李光耀骑着一辆掉漆的自行车,穿过乌节路,车尾挂着一只瘪米袋,袋里不是米,而是半袋香蕉皮,他心里盘算着:将皮晒干、捣碎掺入木薯粉,可给家里的弟弟妹妹蒸出五个小饼来。
没骑出两百米,车把被一把刺刀挑住,
“喂,支那,袋子里什么?”
日本兵说中文时带着大阪口音,仿若钝刀划玻璃一般,李光耀回应道:“香蕉”
对方不信,割断绳子,黄黑的皮散了一地,
军营中正缺水果,上等兵觉得自己被耍了,于是拿起皮就朝他的脸抽过去,
第一下左眼直冒金星;第二下耳朵“嗡”地一声世界好似一个闷罐子,
第三下没打下去——另一个兵喊停,说:“此学生娃,会写字,”将他推去搬弹药箱。
那个夜晚,他与两百余位华人青年躺于旧樟宜监狱外的空地上,
头顶是如热带胡椒般的星星,远处传来潮声,恰似有多人在远处撕布,
左耳流血且结成胶块,他不敢去抠,生怕一抠就会让听力全部丧失,
一旁有个潮州小伙低声哭着称:“我们将会被拉去填海”,
李光耀未落泪,他在数星星,当数到一百二十颗之时,对自己言道:
若今夜命不绝,往后要让此处之人不因香蕉皮而遭致死”
多年之后,他向剑桥大学辩论社的成员谈及这段经历,
有人笑,说“香蕉能打死人?”
他反问:“饥饿和羞辱能不能杀人?”
全场皆安静下来,唯余壁炉内煤渣“噗”地响了一下,
投降后的第三周,日军命令华人“献金”,
李光耀被派去清点每家需缴纳的金额,两双胶底鞋都走坏了,
他将数字记于一本英校练习簿之中,铅笔芯被磨得如同指甲盖一般短,
每当记录完一家,便在旁边画一个小香蕉,以此提醒自己:
这笔账,迟早要算,
1945年日本投降时,他于莱佛士学院门口将那本练习簿焚毁,
半尺高的火苗蹿起,空气中飘着香蕉形状的铅笔灰,好似一群迟到的黑蝴蝶,
旁边同学喊:“烧什么?”
他笑:“烧菜谱,以后不用吃香蕉皮饼了。”
没人知道,那天他左耳又流血,
医生说是耳膜旧伤,治不了,
他点头,说“留着挺好,提醒自己别忘”,
1959年,他宣誓当总理,
仪式结束后的家宴上,桌上摆着咖喱鸡、炒粿条以及一盘炸香蕉,
家人起哄:“吃啊,你最爱。”
他夹起一块,咀嚼了两下,突然起身走向阳台,夜风吹得窗帘鼓荡起来,
柯玉芝跟过去,问怎么了,
他指着左耳说道:“它在响好似有人在远处撕布一般,”
2015年,他去世,
工作人员整理旧物时,于书桌抽屉内发现一片用玻璃纸规规矩矩包着的干香蕉皮,
背面有铅笔字,褪成淡灰,
“1942.2.15,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