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问这样一个问题,说这个世界是不是存在绝对的空啊?不是说这个世界是空性的吗?
我笑了笑,说这个空性并不是说没有,而是指空无自性。翻译一下就是它是不断变化,没有一个不变的,这个叫空性。
那至于说这个世界到底存不存一个所谓的绝对空呢?
其实,我们所认为的“有”是真的有吗?比如我们的手指,我们会觉得这个手指是绝对的有,但是如果我们用高倍显微镜去看,我们就会明白,其实手指本身也并非绝对的有。用我们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知道,最后都是波粒二象性。也就是它即可以像粒子存在,也可以像声波一样存在,那你能说它是绝对的有吗?中子、质子、粒子,它们周围是绝对的有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所认为的这个存在的世界,如果换个“眼睛”来看的话,那它本身不就是空的吗?所以它即是空,也可以是有。它们是一不是二。这就像《心经》里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所以用我们已有的认知概念去理解这个世界的存在,这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用逻辑去理解经典却晦涩难懂的原因。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也是这个意思。一旦我们用思维逻辑去理解,这本身就已经偏离道的本质了。但是矛盾的地方就在于,不用语言文字去描述,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然后在说的过程中不断跟我们强调,不要执著文字。
正如《金刚经》中说: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还有如: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执著文字,而是要透过文字去看圣人所指的地方。当我们可以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那些文字概念也就可以放下了。
延伸一下,那该怎么去学习经典呢?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加入自己的理解,读只是读,看只是看。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是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我们看百本书是容易的,而让我们一本书读百遍却是很难的。所以,这个很简单的读书方法,却也是最难的,你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