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始终在追寻一个看似矛盾的答案: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如何在追求稳健的同时获取可观的收益?当下,汇集了港股低估值央企的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或许能提供一个可靠的解决方案,它并非普通的红利指数,而是“国家队中的现金牛”,集政策护城河、行业龙头地位与港股高息特性于一身,构成了一个具备双倍稳健、三重保障的优质投资标的:
第一重保障:政策护城河与“国家队”的稳健底色
“央企”二字是指数最深厚的安全垫,这些企业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顶梁柱”,多处于能源、金融、通信、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其背后是强大的国家信用背书和明确的政策导向。
这几年,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政策东风下,央企迎来了价值重估的历史性机遇。监管层明确要求央企加强市值管理,提升股东回报,其中一条核心路径就是——稳定和增加现金分红。这意味着,投资于央企红利指数,不仅仅是市场行为,更是在与政策导向同向而行。这条由政策构筑的“护城河”,确保了这些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分红的可持续性,使其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展现出超强的抗风险能力,此为“第一重稳健”。
第二重保障:行业龙头地位与内生增长的确定性
入选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成分股,并非普通的央企,它们大多是各自领域的绝对龙头。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神华、中国海油、农业银行等,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市场支配力、稀缺的牌照资源或难以复制的规模优势。

这种龙头地位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强大的定价权等显著的竞争优势,无论经济周期如何轮转,社会对基础通信、能源电力、金融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这使得这些企业能够穿越周期,持续产生稳定的利润,从而为持续、高比例的分红提供了坚实的内生性基础。投资它们,本质上是投资于中国经济增长中最具确定性的部分,此为“第二重稳健”。
第三重保障:港股市场的“高息”特性与价值洼地
港股市场是这一稀缺逻辑得以放大的关键一环。由于市场结构、流动性偏好及国际资金流动等因素,港股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系统性低估的现象,尤其是对部分大型央企而言。低估值的直接结果就是高股息率。

从上图可以看到,港股的央企红利税后股息率要远高于A股的央企红利,对于注重现金回报的长期投资者而言,这构成了实实在在的“安全边际”和收益来源。港股“高息”的特性与央企“稳健”的底色相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以相对更低的价格买入中国最核心资产的机会。
将这三重保障叠加,我们便看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稀缺资产:政策护城河确保了分红的意愿,行业龙头地位保障了分红的能力,而港股市场则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分红价格。它不同于单纯的A股红利指数(可能缺乏港股的极致估值吸引力),也不同于普通的港股高息股(可能缺乏央企级别的政策确定性和业务稳定性),这种“央企+港股+高红利”的独特组合,使其成为资产配置中一个独特的“压舱石”角色。
对港股通央企红利资产有配置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永赢基金旗下的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266),这是当前场内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头部央企红利主题ETF,另外,场外亦有联接基金(A类:023534;C类:023535)可供选择~
PS:永赢今年在价值红利这条产品线上先后布局了现金流ETF永嬴(159223)、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266)和红利低波ETF永嬴(563690)三只产品,逐渐构建起了A股现金流、港股红利和A股红利的产品矩阵~
风险提示: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和数据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