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大清洗

琅琊人左史 2024-09-03 21:49:01
苟富贵,勿相忘。 一 跟着朱元璋干的,结局基本上就分三类:一种是早早去世,没有影响他的权力,比如邓愈、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一种是影响了朱元璋的权力,被朱元璋清洗,比如朱文正、胡惟庸、李善长、冯胜、蓝玉、傅友德等;还有一种就是及早退出核心权力圈,卸去一切官职,告老还乡,比如汤和。 朱元璋清洗功臣集团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的清洗都有他的目的。 第一个阶段是囚禁诛杀朱文正。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亲侄子,这个侄子很能打,有着超常的军事天赋,当年在南昌,他一个人凭借两万人硬抗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坚守了85天,是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的第一功臣。 但这个侄子居功自傲,在当时因为军功浩大,受封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自认为是朱元璋集团的二把手,也是朱元璋名正言顺的接班人。他这是没搞清楚定位,朱元璋有儿子,虽然还小,但毕竟是亲生的,你一个侄子想继承叔叔的家产,是不是想的有点多。 第一次清洗功臣是为了自己和儿子朱标着想。 二 第二个阶段是清洗胡惟庸及李善长等淮西勋贵。李善长和胡惟庸算是朱元璋内政的头号帮手,是他们俩辅助他治国。但是他总觉得这俩人碍手碍脚,尤其是胡惟庸,处处以丞相职权封驳他的诏令,这让他很不爽。 还一个更关键的原因,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活不过这俩人,万一自己提前噶了,年轻的朱标能不能制服他们?李善长和胡惟庸,会不会当司马懿? 清洗胡惟庸和李善长是分两个阶段,中间间隔了十年。李善长毕竟功勋卓著,树大根深,怕淮西勋贵们集体造反。等到过了十年,淮西勋贵的权力日渐减少,朱元璋又举起了屠刀大杀四方。 三 第三个阶段是清洗蓝玉。这个阶段原本可以避免,因为此时的朱标已经成年,且权谋手段日渐成熟,有足够的能力驾驭剩余的勋贵。但朱标意外早亡,打乱了朱元璋的节奏。 在立子还是立孙上,朱元璋考虑了很久,经过审慎思考,朱元璋还是选择了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他将成年的儿子们都封王,让他们戍守边塞。他的设想很美好,儿子们镇守边疆,孙儿继位,都是一家人,权力稳固。 在安排好儿子后,他把目光对准了剩余的勋贵们,这剩下的勋贵,蓝玉最突出,他能力超群、骄横跋扈,远非朱允炆能够压制。如果朱标在,问题不大,因为蓝玉是他的妻舅,算是一家人。朱标死后,蓝玉必须死。 四 总之,朱元璋每一次清洗功臣都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保持住自己、儿子、孙子的权力,要确保至高皇权不受任何威胁。

0 阅读:198
琅琊人左史

琅琊人左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