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一天,伴随着发动机的声音,一辆辆小轿车开进了浙江苍南县一个叫做南头山村的小村庄,随着车辆停好,车上陆陆续续下来了十几号人。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南山村村民们口中的“无名皇帝墓”。
此时的村口已经汇聚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但出人意料的是,每当问起村民们“皇帝墓”的情况时,村民们却绝口不谈。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皇帝墓”中葬的究竟是谁?
“无名皇帝墓”中华上下五千年,在历史上诞生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和名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而我们接近古人办法也只能靠史书和陵墓。
就在2008年,一位考古专家正在像往常一样打开每日的报纸,却意外的发现了一篇关于“无名皇帝墓”的报道。
其实这样的报道很常见,很有可能是当地村民一代一代传下来故事,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位专家还是决定要去苍南县做个考察。

没想到刚来到南头山村,这位专家就遇到了一个大问题,当村民们得知他是冲着“皇帝墓”来的时候,村民们完全不想理会他,这可让专家有苦说不出。
无奈,他只能找到了村长家,向他说明了来历,村长是个明事理的人,当得知他的目的后便带着他来到了那个“皇帝墓”。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这并不是谣传,而是真实存在的。

整个墓的入口恢弘大气,根本不像普通大臣或者贵族的墓,而用来砌墓墙的砖也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用的。
望着眼前的一切,专家心中大喜,但是唯一让专家疑惑的是,这个墓竟然没有任何的墓碑,按理说,每个墓应该都有墓碑记录墓主人生前的事迹,以此让后人知晓。

但这个墓前却空空如也,就连村长也不知道这墓中葬的究竟是谁,带着疑惑,专家只能先向上级汇报,没过几天,也就出现了上文所发生的情况。
但是为什么村民对来询问“皇帝墓”的人都这么抵触呢?其实主要是他们对“皇帝墓”的敬畏。

其实在很久以前,这个村子还不叫南头山村,最早的时候,这个村子其实就叫守陵村,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搬到这个村子,村子就改名了。
而村子里的老一辈人都是听着“皇帝墓”的传说长大的,每到了祭祀的日子,他们的祖祖辈辈都会来给这座“皇帝墓”上上香,供奉一些祭品。

而保护这座“皇帝墓”似乎成了村民们共同目的,再加上当时那个年代盗墓贼十分猖獗。村民们自然不愿意向外透露这座“皇帝墓”。
直到专家们向村民们解释他们是来保护墓地的,村民们才同意他们前往了“皇帝墓”,那么,这个墓究竟是哪位皇帝的呢?
末代君王其实,早在2007年时,有人就通过史料记载,发现在这里很有可能会有一个皇帝的墓地,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具体地址,而这个皇帝就是钱俶。
钱俶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历史上对他的记载也不在少数,虽说他是末代君王,但是他却十分受百姓的爱戴。

他雇佣农民开垦荒地,但是却从不收取赋税,因此,在当时的吴越国农业十分发达,百姓安居乐业,在当时的年代可是不可多得的。
不仅如此,钱俶还十分重视海上贸易,他大力发展海上经济,拉高了国内的经济。
钱俶十分信佛,再加上当时除了吴越国,其他的地区常年处于战乱之中,于是他在国内的许多地方都修建了寺庙,就连杭州鼎鼎大名的雷峰塔,就是他下令修建的。

在钱俶的内心中,仿佛多修建寺庙就能让人民免于战火,但是钱俶的愿望很快就落空了。
公元960年,北宋赵匡胤逐渐崛起,眼见北宋已经灭掉南汉,实力越来越强大,南唐已经处于包围圈中,君主李煜便试图说服钱俶可以出兵一起攻打北宋。
但是钱俶却并不这样想,北宋迟早会灭南唐,如果南唐覆灭,吴越国也就不远了,于是钱俶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加入了北宋,协助北宋出兵攻打南唐。

虽然后者也会让不少国民死于战乱,但相比于最后被灭国,显然后者更正确一些,然而赵匡胤的野心很大,即使钱俶协助他灭掉了南唐,他依旧对吴越国虎视眈眈。
钱俶自然明白赵匡胤的心思,为了让人民免于战乱,他主动削去国号,宣布归降与北宋,赵匡胤也大方的封钱俶为邓王,封地就在河南的开封。

其实说是赏赐,实则就是软禁,赵匡胤怎么能容忍一个前朝皇帝活着呢,于是在钱俶60岁大寿这一天,一杯御赐的毒酒就这样端了上来。
而钱俶死后,张匡胤特地给他赐号“秦王”,并将他葬在了河南洛阳的一处地方,那既然他被葬在洛阳,为何在苍南又会出现了他的墓呢?
魂归故里其实,据史料记载,早在钱俶年幼时,他与好友出来游玩时,便发现了苍南县风景优美,群树环绕,当时他就产生了想要将自己葬在这里的想法。
没想到,多年之后钱俶竟然会成为亡国之君,他只能忍辱负重离开家乡,没想到皇帝竟然在他死后葬在异乡,钱俶自然是不愿意的。
他早就料到了自己会被皇帝赐死,在临终前便嘱咐好自己的亲信,在自己死后,将自己的尸身葬到苍南,而洛阳那个墓只不过是个衣冠冢而已。

这个“皇帝墓”之所以没有墓碑,也是为了防止皇帝知晓此事。
至此,终于真相大白,村民们代代守护的“皇帝墓”终于有了名字,随着墓葬的发掘,人们也了解到了更多关于钱俶的故事。
总结钱俶在位期间,他遵循先帝“尊奉中原,永不称帝”的祖训,对中原王朝保持恭顺,不扩张、不参战,与民休息,他减轻赋税,鼓励农耕,使得百姓生活富足。

他是一位心系民生、识时务的君主,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使得吴越国在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保持了长期的和平与繁荣。
最后,我们也要明白保护古墓的重要性,因为古墓是历史的见证,通过研究古墓,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