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绩主义下,“好学生”很可能要面对挫败人生

在东京当废柴 2024-09-26 18:12:10
最近学习了一个新的概念,叫“优绩主义”,大概意思就是说,只要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努力,就能获得较好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看似是个很正向的思维方式,但是细究起来,可能有很大问题,尤其对于“好学生”而言,这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人生挫败感。 为什么这么说? 在学生时代,“优绩主义”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是耳濡目染的日常环境。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不断地灌输这种类似“优绩主义”的观念,要刻苦、要努力,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其次,成绩好的学生也尝到过“优绩主义”的甜头,自己确实在努力之下获得了好的成绩,进入了不错的学校,成为了考试这条赛道上的“优胜者”。 在周围环境和自身经历验证的双重作用下,“好学生”会很自然地形成这种“优绩主义”的思维,甚至超过“优绩主义”,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做成任何事情,当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天赋和运气也同样十分重要。 但是在“好学生”的道路上,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自己,都过分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因素。 所以可能很多学生时代成绩好的人,都会习惯性地努力,并且深信自己的努力会换来等同于努力的回报。 但是成绩好的人在其他领域不一定有足够可以脱颖而出的天赋,或者时运不济,很可能努力过后,也并不能得到自己期待的结果。 但是在长期的“优绩主义”的思维下,这个时候“好学生们”可能就会开始严重的自我怀疑,会把这种结果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或者自己不够优秀。 努力从来都没有错,但是知道“努力了也可能没有结果”这一点,可能是“好学生”走向社会的很重要的一堂课。 尽人事听天命,只要做到了自己能做的部分,就不需要再对自己苛刻。

0 阅读:1

评论列表

楠楠0623

楠楠0623

2
2024-10-08 12:37

我是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我的小学同学都成了亿万富翁,工厂主。我还是工薪

牛肝菌不晕

牛肝菌不晕

2
2024-10-08 12:34

是这样,所以越接触真实的社会,越容易抑郁想不开,因为社会上所遵循的法则和自己从小接受到的价值观教育不一样。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实际上努力再多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但其他人可能因为偶然的机会就得到了,自己的价值观很难接受这种结果。进而对之后的努力动机也产生了怀疑。我做事就是要成功,要做到最好,那如果做不到最好可以吗?如果努力也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那我又为什么要做它呢?

许蛋蛋

许蛋蛋

2
2024-10-08 13:20

考高分,对拿奖学金、考研、考公……还是如高考一样好用,如果不是走这些路,很少单位是招一个会考高分的人,人还需要其他方面的能力

在东京当废柴

在东京当废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