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名14岁少年在公交车上突发心脏病昏迷,母亲请求司机送医但遭拒,因需领导批准

兰亭说事 2024-10-01 22:10:01

广东一名14岁少年在公交车上突发心脏病昏迷,母亲请求司机送医但遭拒,因需领导批准。领导指示不能改线,母亲无奈拦车,但少年最终不幸去世。母亲要求公汽公司赔偿50万,法院审理结果出人意料。 (案件来源:京报网 2021-03-02 《广东14 岁男孩在公交上晕倒司机拒送医,最终身亡,司机被索赔50万》) 炎热的夏日午后,广东某城市的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繁忙的街道。车厢内,14岁的小杰和母亲张娟,坐在靠窗的位置,准备去医院复查。 小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在常规治疗下,一直状况稳定。 "妈妈,我感觉有点不舒服。"小杰突然低声说道,同时脸色也变得苍白。 张娟立即紧张起来,"怎么了?是不是心脏又不舒服了?" 小杰还没来得及回答,就突然失去了意识,身体软软地倒在了座位上。 "小杰!小杰!"张娟惊慌失措地呼喊着,引起了周围乘客的注意。 随后,她迅速检查了,儿子的呼吸和脉搏,发现情况十分危急。 张娟立即冲到驾驶座旁,恳求司机师傅:"求求您了,我儿子突发心脏病,能不能马上送他去医院?就在前面不远处!" 司机师傅面露难色,"这个...我得请示领导,私自改道是不行的。" 张娟急得快要哭出来,"求求您了,我儿子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啊!" 司机一边驾驶,一边拿起对讲机,联系调度中心。几秒钟后,传来了令人绝望的回复:"按既定路线行驶,不得擅自改道。" 绝望中,张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请求司机停车,然后抱起昏迷的小杰下了车。 炙热的阳光下,张娟抱着儿子,疯狂地向路边的车辆招手。 幸运的是,一位好心的私家车主,停了下来。 好心人二话不说,就帮忙将小杰抱上了车,以最快的速度驶向最近的医院。 然而,当他们赶到医院时,医生告诉张娟,已经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对不起,我们尽力了,但是..."医生的话像一把利刃,刺穿了张娟的心。 小杰,这个阳光开朗的14岁少年,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悲痛欲绝的张娟,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她开始追究公交公司的责任,认为如果当时能够及时改道送医,小杰就可能得救。 在亲友的支持下,张娟决定起诉公交公司,要求赔偿50万元。她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讨回公道,也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案件进入法律程序后,社会各界对此事件展开了激烈讨论。 有人认为公交公司应该对乘客生命安全负责,也有人认为公司遵守规定无可厚非。 第一次庭审中,张娟的律师强调了,公交公司未尽到应尽的救助义务。 "在生命面前,规章制度应该让步。公司领导的决定剥夺了小杰获得及时救治的机会。" 公交公司的代表则辩称:"我们理解张女士的痛苦,但公司必须遵守运营规定。改变路线可能会影响其他乘客,甚至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经过激烈辩论,法院作出了令人意外的判决,公交公司承担50%的责任,需赔偿张娟25万元。 然而,公交公司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随即提出上诉。 在第二次审理中,公司的律师提出了新的论点。 "虽然我们对这个悲剧感到遗憾,但公司并非医疗机构,不具备判断病情紧急程度的专业能力。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 法院经过慎重考虑,最终修改了判决,公交公司承担16%的责任,赔偿金额降至8万元。 案件虽然结束了,但它引发的社会讨论仍在继续。 很多人开始反思,在突发事件面前,我们应该如何平衡,规章制度和人性化服务?公共服务行业是否需要建立,更灵活的应急机制? 有专家指出:"这个案例暴露了我们社会,在应对紧急情况时的不足。公共服务行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员工的应急处理培训。" 也有法律专家解释道:"虽然判决可能不尽如人意,但法院必须考虑多方面因素。公交公司确实存在过错,但也不能将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 这起悲剧也促使一些城市,开始重新审视公共交通的应急措施。有的城市提出在公交车上配备,简易医疗设备,并对司机进行基本的急救培训。 对张娟来说,无论赔偿多少,都无法弥补失去儿子的痛苦。但她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让更多人重视生命的价值。 这个案例,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课题。 小杰的故事虽然结束了,但它带来的思考和改变,将会在社会中继续发酵。 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呢?

0 阅读:6
兰亭说事

兰亭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