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创业,54岁改行,72岁企业上市,80岁退休,82岁破产……这是现年85岁的尹明善交出的人生答卷。
在此之前,尹明善20岁就被打成右派,入狱10个月,接着又是18年的劳动改造。直到41岁,他得到平反,人生才走上正轨。
即使半生蹉跎,他在人生的下半场仍然一飞冲天,谱写了辉煌的画卷,完成了盛衰轮回,终于解甲归田,人生归零,退隐入养老院。

尹明善1938年出生于“榨菜之乡”涪陵市的新妙镇,是个殷实的地主家庭,从小他就过着优渥的少爷生活,家里衣食不愁。
好景不长,1950年,尹明善的父亲不幸去世,他和小脚母亲从镇上被赶到北门村荒山顶上的一间茅草屋生活,衣食无着。那一年,尹明善年仅12岁。
没有任何依靠,没有力气可卖,更没有谋生手段,年幼的尹明善只有自己动脑筋,找到相熟的好心人,借了5毛钱,做起批发针线走家串户零售的生意。小小年纪的他每天一大早就徒步进城,忍着疲惫批发到针线后,再次徒步回到乡下,沿村叫卖。

靠着这针头线脑的小生意,尹明善和母亲的日子宽裕了许多,但这位明事理的母亲还是希望尹明善能够回到学堂,用知识改变命运。
尹明善听从母亲的建议,在17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庆一中。
在学校里,尹明善的聪明才智更是显露无疑,他是同学眼中的学霸大神,高一上学期就学完了高中数学;高一下学期自修完大学数学专业课程;高二解答出当时中国数学界一些顶尖难题,成为学校的第一才子和传奇人物。
课堂外的尹明善多才多艺,吹拉弹唱不在话下。他担任教练的女子篮球队获得了四川省高中篮球联赛冠军。

就在他自信满满准备高考,期待走进大学的时候,还没进入考场,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1958年初,正在读高三的尹明善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被学校开除回家。
然而命运还不放过他,两年后,他的错误言论又被翻了出来,被关进看守所里审查了10个月,后又被安排在长江边一家小小的塑料厂接受劳动改造。这一次,他彻底失去了所有,包括前途、初恋,还有自由。
在劳改期间,尹明善不但要当工人,还要喂猪、拔草、扫牛棚……这一改造就是18年。他从20岁到41岁的青春岁月,全都在失去自由的劳动中度过。

即使命运待他如此残酷,但尹明善仍然没有被击倒。他在劳改期间,仍然克服困难成了家,并于1971年(33岁)时生下了儿子尹喜地。
更为难得的是,尹明善在黑暗中仍然拨开迷雾,看到了前进的方向。
他始终牢记母亲的话,一如既往地认真读书,还因为因缘际会,跟着一起劳动改造的北大老教授学习英语和经济学知识。凭着刻苦的劲头,他的英语水平已经到了可以翻译外文书,为日后的成就打下了基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话放到尹明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1979年,41岁的尹明善终于迎来了右派摘帽平反的日子。那时候,适逢改革开放,英语人才极度缺乏。他被上级安排离开劳改工厂,到重庆合成化工厂工作,为工厂新引进的进口设备翻译英语资料。
从这件小事开始,尹明善的人生终于否极泰来。

在出色地完成化工厂进口设备资料翻译工作后,他被重庆设计院要去担任英语资料翻译员。1980年,他又被调入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担任英语教师,为时代培养英语人才。不久后就担任了英语教研组组长。
1983年,他再次被重庆出版社领导看中,调过去担任编辑,很快就因为工作业绩出色,编书最多、销售最多、赚钱最多,被晋升为副社长。这眼花缭乱的一切际遇,仅仅发生在5年的时间内,尹明善的人生,就因为劳改期间自学的英语技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彼时,他已经47岁,在正处级的岗位上继续干着,晋升副厅是迟早的事,顺风顺水地退休,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但那不是尹明善的选择。

在出版社工作期间,尹明善光是采访过的企业家就有200多位,“每天要写一篇经济评论,快赶上了经济学家。”企业家见得多了,他耳濡目染,懂得了许多做企业的门道。他深感时代浪潮汹涌而来,十分渴望学以致用。
1985年,重庆外经办下辖的重庆国际技术咨询公司出现经营亏损,上级领导一张调令,安排尹明善去当“救火队长”。他到任仅用了5个月,就补上10万元的巨额亏损窿,还盈利20万元。注意,这一年,正是“万元户”作为先富起来的标志的时代。这段短暂而神奇的经历,给他下海创业平添不少基础和底气。
1985年底,47岁的尹明善辞职下海,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后更名为重庆长江书刊公司),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人生从此走入完全不同的风景。

他凭借出色的文字功底和英文基础,自己编写图书发行,很快就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万元。
此后,受母校学生启发,他参考《林家铺子》里“一元货”的思路,编辑了一套《中学生一角钱丛书》,半年之后,席卷全国60多个城市。尹明善坚持薄利多销的策率,每本书只赚2分钱,最终这套书总共卖了3000万册,赚了60万元,这也是尹明善下海后赚到的第一桶金。
此后他一路高歌猛进,成为重庆市最大的民营书商,牢牢霸占全市图书销售第2名(第1名自然是新华书店)。

图书出版业已触及天花板,尹明善将目光投向了摩托车产业。1992年,他毅然关闭正在盈利中的长江书刊公司,以全副身家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创立了力帆品牌,专攻摩托车产业,这一年他54岁。
天时地利人和,尹明善从一间小小的“轰达摩托车配件研究所”出发,通过模仿本田(HONDA)公司的摩托车发动机,凭借血腥的价格战,一举拿下重庆摩托车行业发动机及其配件市场的接近一半份额。

而后,又凭借核心技术优势,杀入摩托车整车生产,在重庆摩托车行业的千军万马中杀出重围,只用了不到10年,就成为中国“摩托车大王”。
到2000年的时候,尹明善以5.5亿身家,入选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top50。
2001年3月,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对尹明善说:“你是一位成功的民营企业家!”

2003年,尹明善敏锐地意识到,当国民人均收入超过1200美元时,消费热点将会从摩托车转向汽车。
时年65岁的老将披挂上阵,进军汽车行业,一举拿下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80%的股权,将其更名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李书福、魏建军等日后的民营汽车巨头,彼时刚刚40岁,正值能打的年纪。相比起来,年过花甲的尹明善在业内看来,满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
2010年,力帆股份登陆A股,72岁的尹明善以110亿的身家,一跃成为重庆首富。

谁又能想到,力帆上市,竟然是尹明善事业的巅峰。
他慷慨地捐献希望小学,救灾扶贫,出资成立足球俱乐部,为家乡涪陵市新妙镇修路架桥,修学校捐图书馆,多次入选中国慈善榜。有心人统计,光是给母校重庆一中的捐款,历年累计超过2000万元。
他本人也当选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被称为成功的“红顶商人”。

但是,力帆的经营却每况愈下。摩托车业务随着行业和政策不停下滑,汽车业务始终无法挤进第一梯队。
2015年,他大手笔融资52亿元,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这个错误的决定,使得力帆加速滑落,一发不可收拾。
在潜心培养儿子和女儿接班相继失败后,尹明善将力帆的帅旗交给了职业经理人牟刚。自己则于2017年底辞去董事长职务,宣布退休。

2020年,力帆股份债务危机爆发,对外欠款高达157亿元。82岁的尹明善不得不重新走到台前,同时也带上了意图培养的孙女尹安妮。
历经3年的破产重组,尹明善经历了下半生最大最长的持续性羞辱。然而大势已去,终究还是难以回天。2023年,在李书福的帮助下,尹明善最终得以全身而退。

85岁的尹明善高调地宣布入住泰康旗下的养老院,向外界表示彻底放下,用满头白发,为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画下句号。
虽然仍旧精神矍铄,手持金剪刀为自己的养老房剪彩的尹明善,已经和那个瘦瘦高高、像桦木一样挺直的商界英雄彻底告别了。

但他的故事,给了无数在困局中的苦逼中年男人以启示:永远不要被昨天的苦厄困住,永远相信明天会有转机到来。
困厄中的尹明善常以一则寓言自我激励:
一只猫走进屋子,一阵风吹来,门自动关上,猫困在屋里。怨天尤人、困兽犹斗都是徒劳,聪明的猫会时时保持蹲伏状态,等待风再度吹开门,一跃而出。
他还说:“有胆少识,尚有一半机会;有识无胆,机会接近于零。”
还在困局中无法自拔的苦逼中年男人,请点击阅读:《苦逼中年男人的人生困局:不破不立,大破大立,大器晚成方为道》

对于尹明善的成败,我另有8000字长文深度解析,请点击查阅:《深度拆解:85岁重庆首富高调入住养老院,是金盆洗手还是以退为进?》
我是资深创业者和投资人五千叔对教育和财富颇有研究全网最淡定老爸,15岁就业权首倡者
成功幸福有公式赚五千万,生5个娃,攒1000平方
人生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请听五千叔娓娓道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