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国民党军队连连溃败,主力部队在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等一系列激战

翰藻看历史 2024-10-07 14:06:10

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国民党军队连连溃败,主力部队在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等一系列激战中损失惨重。此后,国民党加快了向台湾撤退的步伐。 据称,抵达台湾的国民党陆军号称有 20 个军的编制,实际可战人员不过三四十万。这 20 个军的军长,各自有着不同的经历与结局。 朱致一,出身黄埔军校,因亲属中有共产党员,升迁受阻。直到 1944 年才有领兵作战的机会,在滇西缅北反攻作战中表现出色,还在海南岛给解放军造成了一定损失。后调任国民党台湾党部负责人,最终在台湾离世。 周兆龙,履历优秀,虽非黄埔出身,却历经北伐战争,经验丰富。但因非嫡系遭猜忌,抗战后任闲职,后被重新启用任 96 军军长,最终在台湾度过余生。 唐守治,战绩“豪华”,是抗战名将,在缅甸与日寇作战表现出色,在解放战争中的四平战役也曾给我军造成重创,后遭排挤退居二线,在台湾任陆军副司令一职。 刘廉一,黄埔出身,隶属陈诚派系,多任后方职务,战场经验不多。在国军屡败时被临时启用,所率 67 军一触即溃,虽守住登步岛挽回些许颜面,最终却在美国病逝。 容有略,资历颇高,是黄埔一期,为抗战名将,参与衡阳保卫战,所率 64 军战斗力强,在淮海战役中让我军受挫,最终在台湾去世。 莫福如,是张发奎亲兵,出身黄埔,作战勇猛,有“猛营长”之称,后因长期受排挤,直至 1950 年才再度出山,最终所部在海南岛被我军歼灭大半,率两千余人撤往台湾。 张光琼,心怀大志,却在国军中长期不得志,抗战时打过漂亮仗,但功劳被夺,军职不升反降。1949 年重新启用时已无力回天,虽有起义想法却因消息泄露放弃,最终在巴西病逝。 阙汉骞,从军出于巧合,却成为抗战名将,在粤北大捷、昆仑关大捷等战役中立下战功,主攻高黎贡山时身先士卒,解放战争中虽与我军交手未获大胜,最终在台湾病逝。 刘玉章,出身黄埔,自幼练武,擅长守城。在台儿庄战役、上海月浦防守等战斗中有出色表现,最终在台湾病逝。 胡家骥,出身黄埔,敢打善战,在淞沪会战、龙陵战役中英勇无畏,最终却被我军击溃,离开国军,晚年在香港度过。 其余军长如程鹏、刘仲荻、刘云瀚、高魁元、戴朴、高吉人等也都在台湾度过余生。而薛家四兄弟中的薛仲述、薛岳、薛叔达、薛季良,其结局也大致如此。 这 20 位军长的命运,折射出国民党军队在历史洪流中的衰落与失败,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进步。#民国# #历史# #历史故事#

0 阅读:23
翰藻看历史

翰藻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