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

自然解说甲一 2024-10-14 19:30:26

1891年,16岁的张作霖落难乞讨,孙寡妇看中了他,解开衣扣,掏出一块腰牌给他“拿着,出入后院方便!”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收留,成全了张作霖也成全了她自己。 张作霖出生于1875年,家境原本富裕,他的祖辈三代都是在奉天(今辽宁)的富农,有着稳定的田产和生意,他的父亲张有财则在奉天海城县经营着一家小杂货铺。 家境的殷实并没有为张作霖带来安稳的生活,张有财是一个不知节制的人,终日沉迷于赌博,家产在他的手中逐渐被挥霍一空,杂货铺不仅没有维持住,反而因张有财的赌博成了他套现的工具,没过几年,张家变得一贫如洗。 在与债主的争执中,他因一时冲动失手杀了人,而这件事也让他付出了自己的性命,债主王某在一次报复中,将张有财打死,张家的噩运彻底降临,原本富足的家庭在一夜之间破碎。 父亲被打死的消息让张作霖无法平静,他和哥哥张作孚决定为父亲报仇,两人偷偷拿着家中的火枪,趁着夜色摸进了债主王某的家中,他们满心怒火,企图用自己的方式了结仇怨,但事情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计划发展,火枪在关键时刻走火,打死的却是王某的亲戚。 这一意外让张作霖的报复行动彻底失败,哥哥张作孚被捕入狱,而张作霖则仓皇逃亡,那时的张作霖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独自一人在外漂泊,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困窘,只能沿街乞讨。 16岁的张作霖在流浪途中来到了营口县高坎镇,饥饿几乎吞噬了他的意志,他无处可去,只能靠乞讨为生,在镇上,他发现当地的地主孙家每日为长工设有饭堂,张作霖为了填饱肚子,混进了长工的队伍中。 最初几天,张作霖靠着自己的机灵成功蒙混过关,每日都能吃上一顿饱饭,但他毕竟是个外来人,没过多久,孙家的管家便发现了这个“蹭饭”的少年,张作霖被揪了出来,遭到一顿毒打,几乎昏死过去,正当他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时,一个女人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便是孙寡妇。 孙寡妇本是地主家的儿媳,因丈夫早逝,独自守着偌大的家业,她看着遍体鳞伤的张作霖,心中泛起了同情,她想起了自己未能出生的孩子,张作霖的年纪与她想象中的孩子相仿,这份情感让她不顾家中仆人的反对,将张作霖带回了家。 在孙寡妇的照顾下,张作霖逐渐恢复了健康,她给了他一块刻着“孙”字的腰牌,允许他自由出入孙家,腰牌不仅象征着孙家对张作霖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它让张作霖有了一份真正的归属感。 在孙寡妇的影响下,张作霖在孙家卖力干活,毫不懈怠,他逐渐赢得了孙寡妇的信任,孙寡妇甚至将张作霖视为自己的干儿子,这种情感不仅改变了张作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甲午战争爆发后,战火蔓延至东北,张作霖决定不再局限于孙家的生活,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大的舞台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在孙寡妇的支持下,张作霖毅然选择从军,他带着孙寡妇给他的金子和信物,踏上了军旅生涯。 张作霖在军队中的表现极为出色,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机智,很快崭露头角,他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军阀。 尽管张作霖的事业逐渐腾飞,但他从未忘记孙寡妇的恩情,每当他取得了新的成就,总会派人将礼物送回孙家,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孙寡妇在后来的日子里,常常对人提起自己的干儿子,满怀骄傲地说,张作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孩子。 直到后来孙寡妇病重,张作霖在听到消息后,立刻放下了手中的一切事务,赶回高坎镇,尽管他身处权力的顶峰,但面对病重的干娘,他流露出一种极为质朴的情感,他请遍名医,试图挽救孙寡妇的生命,但终究无力回天。 在孙寡妇去世后,张作霖为她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葬礼,亲自为她挑选了一块汉白玉石碑,以示追思,这座石碑不仅是对孙寡妇的怀念,更是对她恩情的永恒铭记,张作霖用自己的方式,兑现了当年对孙寡妇的承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张作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无数传奇人物中的一员,他从一个乞讨的少年走向权力的巅峰,经历了无数次的坎坷和转折,在他的成功背后,孙寡妇的无私帮助与张作霖的知恩图报,成为了这段历史中最温情的一笔。 参考资料:《北洋军阀史料·张作霖卷》《张作霖传》

0 阅读:8
自然解说甲一

自然解说甲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