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偶像,抗美援朝特等功臣,率3人攻下3高地歼敌200余,伤残后却当30年农民![微风] 1984年,在四川的农村,一个老农正顶着烈日在田里辛勤耕作。 谁能想到,这个皮肤黝黑、饱经风霜的老人,竟是当年抗美援朝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特等功臣”——柴云振。 你可能会问,一个战斗英雄,怎么会消失在茫茫人海,甘愿做30多年的普通农民? 答案可能就藏在他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中。 1926年,四川岳池县一个农民家庭迎来了新成员柴云振,家里条件很一般。 1947年,他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他看到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后,决定加入了解放军。 1949年,他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同年,新中国成立,他也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涯。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柴云振主动报名参战,成了第一批进入朝鲜的志愿军战士。 在朝鲜战场上,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尤其是在1951年5月的朴达峰阻击战中,更是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素养和英雄气概。 朴达峰阻击战打得很激烈,美军靠强大的火力和装备优势,对志愿军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柴云振和他的战友们没有丝毫畏惧,他们以顽强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最危急的时刻,柴云振主动站出来,带着三个战士组成突击小组,对敌人发起了反击。 他们利用夜色和地形掩护,穿插到敌人后方,一鼓作气,连续攻占了三个山头,并摧毁了敌人的一个营级指挥所,歼灭了200多名美军。 这场战斗,柴云振和他的战友们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也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 战后,柴云振立了特等功,还被评为“一级战斗英雄”。 可是,命运却给这位英雄开了个不小的玩笑。 柴云振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被送回国内的医院接受治疗。 由于当时战况紧急,信息传递混乱,他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伤愈后,柴云振回到了家乡四川。 他本可以凭借着赫赫战功,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但他却选择了另一种人生——隐姓埋名,回到农村,做一名普通的农民。 “我就是一个大老粗,打仗我在行,其他的我也不会,还是种地踏实。” 柴云振这样对家人说。 他知道,在和平时期,建设国家也非常重要。 就这样,这位曾经的战斗英雄,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中。 时间一晃,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间,柴云振默默无闻地生活在农村,他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的光荣历史,甚至连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曾经是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战斗英雄。 然而,英雄,是不会被遗忘的。 在部队,他的老战友们一直记得这位一起战斗过的兄弟。 他们多方打听,希望能找到柴云振的下落。 部队一直没放弃找他,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找到。 直到1984年,事情出现了转机。 部队寻人组在找柴云振的战友孙洪发了解情况时,孙洪发说柴云振可能是四川人。 这条重要的线索,帮着柴云振找到了方向。 随后,部队马上联系了《四川日报》,发布了寻人消息。 9月12日,柴云振的儿子柴兵荣无意间看到了这期报纸。 他仔细阅读了寻人启事上的信息,发现与父亲的情况非常吻合,便询问父亲是否就是部队要找的人。 “不是我,不是我。” 柴云振一直摇头,他不愿意为了自己给国家带来麻烦。 “你不是天天想见战友吗? 去看看老战友老首长吧。” 在家人多次劝说后,柴云振终于答应去老部队看看。 1984年秋,在经历了30多年的分别后,柴云振终于回到了老部队。 当他一出现,老战友们全都愣住了。 他们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朴实的老农,就是当年那个英勇善战的战斗英雄。 “老柴,真的是你吗?” 老战友孙洪发激动地握住柴云振的手,声音有点发抖地说。 “老孙,是我啊,你还记得我!” 柴云振的眼睛也湿润了。 那一刻,任何话都说不出口,只有紧紧的拥抱才能表达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与老部队取得联系后,柴云振的事迹才被人们广为知晓。 1985年10月,他受邀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35周年的活动。 他在纪念馆里见到了黄继光的大幅画像,这位特级英雄的形象十分醒目。 接着,解说员在另一幅战斗英雄的遗像前说道:“这位英雄是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朴达峰阻击战中牺牲的柴云振!” 听到解说员的话,柴云振愣住了。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当成“烈士”了。 他走到那张画像前,心情复杂,轻声说:“我还活着,能把这画给我吗?” “您不是烈士,您是活着的英雄!” 解说员激动地说。 我不是英雄,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柴云振平静地说。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 参考信源:人民网 2021—10—26 柴云振:隐功埋名的战斗英雄
黄继光偶像,抗美援朝特等功臣,率3人攻下3高地歼敌200余,伤残后却当30年农民
为兴趣发电
2024-10-15 17:41:38
0
阅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