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眼间,“夏训”周期训练已经完成六周。从立夏到三伏天,再到立秋。跟随特步跑步训练的跑友,已经度过了扎实的有氧耐力储备期。到第7周、第8周,基本迎来“上专项”的阶段。
从完成数据看(主要是配速和体感),当前受高温高湿的制约,或许没有深秋、冬季的训练数据亮眼,但从运动训练规律和运动生理刺激来看,“夏训”期间只要处于系统训练过程中,训练效果不用担心。
夏训课表第四期
总第7周、第8周



第7周开始,“夏训”进入最为重要的阶段。在经历过六周的大运动负荷消耗,身体或许会出现一定的疲劳,因此第7周上半周降低了一定的运动负荷。
这两周训练的重点,除了继续保持高强度间歇训练之外,也开始潜意识地增加长距离专项训练,旨在为9月以后的路跑赛事做准备。
第7周的重点课为周六的间歇课,慢跑10公里后,进行3000米+2000米+1000米+400米,休息时间6分+4分+2分/个。
这是一堂组合间歇训练法,间歇距离越来越短,配速越来越高,休息时间越来越短,不仅可以锻炼不同配速下的节奏感和控速能力,也能有效提升耐酸能力和速度耐力。比如3000米、2000米配速,可以参照10公里PB配速,1000米配速可以参照3公里PB配速,400米配速,全力跑一跑。

第八周的重点课为周六的混氧训练32公里,按照比赛目标配速,根据天气和体感每公里浮动15秒。
这是针对全马比赛的专项训练课,通常,赛前32公里+混氧训练配速及完成体感(是否还有余地),可以作为比赛目标配速。考虑到“夏训”高温高湿的制约,本次32公里混氧训练的难度比较大,因此,训练配速可以降到比赛目标配速+15秒/公里。
例如:旨在冲击全马破3(配速415/公里)的跑者,可以按照430/公里进行。当然,如果训练当天的天气比较给力,也可以按照415/公里去尝试。总之,无论是高温,还是低温,这堂课按照混氧训练强度(混氧:心率控制在 165~170/分左右,体感:呼吸开始急促,说话较吃力)进行,就能达到训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