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4岁的中国物理天才曹原,破解百年世界难题,美国许诺:“只要留在美国,绿卡、美元都是你的。”可他却说:“绿卡算什么,我是中国人,学成后当然要回到中国。” 年仅22岁的曹原在石墨烯超导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发现当两层石墨烯以1.1度的角度叠加时,这种材料会展现出超导性。 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全球物理学界的轰动,作为该领域的先驱,曹原的论文迅速被《自然》杂志刊登,他也因此成为《自然》杂志历史上最年轻的第一作者。 随着曹原的研究继续深入,石墨烯超导的发现为物理学和材料学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并有可能推动未来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技术革新。 即便身处世界最前沿的科研机构,他的心依然向往祖国,面对美国邀约,他曾多次表示,自己是中国人,未来将回到祖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曹原出生于四川成都,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他从小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科研潜质,年仅两三岁时,便对家中的电子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能拆解并重装那些小小的电子产品。 2010年,曹原考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成为这个中国顶尖人才培养基地的一员,在中科大的日子里,曹原的表现更加出类拔萃。 他不仅在物理学科上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还凭借超群的科研能力,获得了包括郭沫若奖学金在内的多项荣誉。 丁泽军教授以严苛的教学风格著称,许多学生都避之不及,但曹原却选择加入他的研究小组,在丁教授的指导下,曹原逐渐掌握了更为复杂的物理实验方法,并开始对石墨烯超导展开深入研究。 曹原的天赋从小就展现出来,无论是复杂的遥控器还是父母使用的手机,曹原都能精准地分解它们的内部构造。 父母也意识到儿子在科学上的潜力,全力支持他的探索欲望,后来全家搬到了科技资源更为丰富的深圳,这座高速发展的城市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深圳,曹原有了更多接触现代科技的机会,尤其是深圳丰富的电子市场和科技馆,这些地方成为了他最爱的“游乐场”。 父母并没有因为他频繁拆解家中的物品而责备他,反而在他提出想拥有一间实验室时,毫不犹豫地腾出了家中的一间储物房,让他自由发挥。 在这里,曹原不仅进行基础的物理实验,还自学了不少化学知识,他曾为了一个实验,使用了母亲的银镯子,自己合成了硝酸银。 面对这一事件,曹原的父母虽然有些哭笑不得,但更多的是惊叹于他那颗永不止息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深深执着。 曹原的课余生活并没有被繁忙的学业束缚住,他依然保留着对实验的热情,学校为他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实验设备,而他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研究。 他对物理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逐渐确立了自己未来的科研方向,尽管学业繁忙,实验室依然是他花费最多时间的地方。 无论是对机械的拆解重组,还是化学反应的精密计算,曹原总是能将自己完全沉浸在实验的世界中,忘记时间的流逝。 曹原的科研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前往麻省理工攻读博士的过程中,他遭遇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科研挫折,经过六个月的实验研究,他一度以为自己找到了一项重要的突破。 可最终结果却证明这只是实验中的一个误差,并没有实际意义,曹原并没有因此气馁,而这种心理上的坚韧和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他在未来的科研工作中更加冷静地面对各种挑战。 曹原的成功背后,不仅有天赋的支撑,更有家庭的支持、学校的培养以及他自身的坚韧努力,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家的成长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长期的坚持、探索和热爱。 尽管未来的科研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曹原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保持初心,不懈努力,任何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都可以被实现。 参考资料:海峡新干线
2017年,24岁的中国物理天才曹原,破解百年世界难题,美国许诺:“只要留在美国
自然解说甲一
2024-10-24 10:39:25
0
阅读: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