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219国道全线+丙察察段,是自驾圈公认的“高原路况试炼场”——丙察察段一侧是垂直落差千米的怒江峡谷,另一侧是存在落石风险的悬崖峭壁,300多公里砂石路与炮弹坑交错,部分路段仅容单车缓慢通行;219国道西段补给点稀疏、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对车辆的续航能力、机械可靠性和复杂路况通过性都是实打实的考验。正是这样的特殊路线,才能真正检验一款家用SUV的综合实力,而我此次选择的试驾车型,正是15万级中型SUV市场中上市后关注度较高、60小时订单突破48000台的2025款捷途山海L7 PLUS 220km 电七座精英版。

作为主打“旅行小房车”标签的车型,它的官方指导价14.99万元,实际入手价13.99万元,精准落在主流消费预算区间。我选择了冰霜蓝车身,这种颜色在高原强烈的阳光下视觉柔和不刺眼,且耐脏性较强,十几天复杂路况行驶后即便沾附泥渍也不会显得邋遢,省去了频繁清洁的麻烦。此次15天1800公里的深度试驾,我将重点围绕它“真舒适、真续航、真性能、真安全、真智能”的五真核心卖点,结合高原自驾与露营场景,全方位验证这款车在特殊环境下的实际表现。

长途自驾加露营,空间与舒适性是首要需求,而捷途山海L7 PLUS(品技术)的“真舒适”卖点,在出发初期就得到了充分验证。出发前,我们根据15天高原露营+长途自驾的需求,准备了全套装备:两顶四季帐篷、两个加厚保暖睡袋、便携燃气灶、高压锅、10L大容量饮用水桶、够一周食用的压缩饼干和自热米饭,以及专业相机、无人机、笔记本电脑等摄影和工作设备,总装备重量接近200公斤。原本还担心大件装备无法一次性装载,实际体验后发现完全无需顾虑。该车车身尺寸为4810×1930×1705mm,轴距达到2820mm,采用7座2-3-2布局,三排座椅可灵活组合出32种形态,后备箱常规容积就能轻松容纳全部大件装备,无需额外捆绑车顶行李架。更实用的是,中后排座椅完全放倒后,能形成1.8米长、近1米宽的平整区域,整理摄影器材时不用蹲在地上,长途驾驶间隙还能躺平休息,有效缓解旅途疲惫。车内储物设计也兼顾实用性与人性化,中控台下方的贯穿式储物槽带无线充电功能,可同时放置手机、钱包和高速通行卡,随手一放就能补充电量;四个车门的储物格均能容纳1L装水瓶和折叠雨伞,中央扶手箱采用分层设计,纸巾、墨镜、充电线等小物件可分类收纳,15天行程中车厢始终保持整洁有序。充足的空间储备让多人乘坐的舒适性与装备装载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也为后续复杂路况的试驾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间与舒适性得到验证后,车辆在复杂路况中的“真性能”成为接下来的测试重点,而丙察察核心路段恰好提供了天然的试炼场。前3天的试驾全程聚焦这段以险峻著称的路线,重点测试动力输出、底盘支撑和通过性。该车搭载1.5T发动机(功率可达115kW)+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50kW),综合功率可达265kW,综合扭矩可达530N·m,切换到越野模式后,动力输出平顺且持续,没有传统燃油车的顿挫感。面对接近30度的连续陡坡,无需猛踩油门,轻踩踏板就能稳步攀升,全程未出现动力不足或中断的情况,即便在海拔逐步升高的路段,动力输出依旧稳定。底盘方面,可实时调节阻尼的悬架系统展现出较强的调校实力,经过连续炮弹坑路段时,大部分颠簸都能被有效过滤,车身仅轻微晃动,放置在后排的相机包没有翻滚移位,所有摄影器材均保持完好;离地间隙也能轻松应对路面凸起的石块,全程未发生底盘剐蹭。在途经“老虎嘴”路段(宽不足3米,一侧紧邻怒江,另一侧是落石悬崖)时,360°全景影像+透明底盘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中控屏能清晰看到车轮实时位置和底盘下方的障碍物,即便在视线受阻的情况下,也能精准避开多个隐藏在积水下的坑洼,大幅提升了通行安全性。此外,该车采用86%高强度钢打造的笼式车身,扭转刚度达到25000N·m/deg,A柱、B柱等关键部位还配备了1500MPa热成型钢,在连续颠簸和弯道行驶中,车身没有出现异响或结构变形,车门开关顺畅,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感十分充足。丙察察这段复杂路况的严苛考验,让捷途山海L7 PLUS(用车口碑)的“真性能”得到了充分印证,也为后续长达千余公里的高原长途行驶提供了坚实保障。

结束丙察察路段的挑战后,我们沿219国道向西行驶,这段路线的补给条件更为有限,“真续航”和补能灵活性成为影响试驾体验的关键因素。满油满电状态下,车辆表显CLTC综合续航里程为1700km,在察瓦龙至德姆拉山脚下的120公里炮弹坑路段中,由于路况复杂,车速始终维持在10-20km/h,全程开启空调抵御山谷湿气,且频繁使用外放电功能为手机、无人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抵达目的地时表显剩余续航仍有1480km,续航达成率扎实,未出现明显虚标情况。翻越海拔4700米的德姆拉山时,空气稀薄度较平原地区大幅提升,但这款车的混动系统凭借电机和发动机的协同工作,未出现明显动力衰减,超车操作依旧顺畅,油门响应及时。返程阶段,在满油满电状态下连续行驶400多公里,途经柏油路、砂石路等多种路况,表显剩余续航仍达1100多公里,完全无需为补能问题担忧。值得一提的是,该车配备的电池具备IP68防水等级,在途经积雪融化形成的积水路段时,水深接近轮胎三分之一,行驶过程中未出现任何电池报警或安全隐患,电池包的密封和防护性能得到了充分验证。补能方式方面,车辆支持快充和慢充两种模式,在沿途县城的快充站,30%-80%电量补充仅需0.33小时,即便遇到紧急补能需求也能快速恢复续航;而在露营地,通过普通家用220V电源即可实现慢充,补能方式灵活多样,适配长途自驾中的各种场景。稳定的续航表现与灵活的补能方式,彻底打消了我们对高原长途自驾的续航顾虑,也让“真续航”的核心卖点深入人心。

随着试驾路线推进,路况逐渐从复杂砂石路过渡为平整柏油路,车辆的“真智能”和舒适性配置在长途驾驶中的实用性逐步显现。座椅采用Nappa真皮材质包裹,触感柔软细腻,透气性良好,即便在高原干燥环境下长时间乘坐,也不会出现闷热不适。前两排座椅支持12向电动调节、4向电动腿托和4向腰部调节,525mm的长坐垫能够完整托住大腿,有效分散腿部压力,长时间乘坐不易感到疲惫;前排座椅还配备三档温度调节的加热功能、三档风速调节的通风功能,以及多模式按摩功能,在零下5℃的高原山顶或30℃以上的山谷路段,都能快速调整至舒适状态。隔音方面,车辆采用双层夹胶玻璃和全车多处隔音棉设计,对风噪、胎噪的控制效果显著,车速达到100km/h时,车内正常交谈无需刻意提高音量,发动机高速运转的噪音也被有效抑制,整体静谧性符合家用SUV的使用需求。智 能辅助功能同样亮眼,ACC自适应巡航在长途路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启后车辆能够自动跟车、保持安全车距,还能根据前车速度灵活调整行驶状态,有效减轻了长途驾驶的脚部疲劳;导航系统支持离线地图下载,在无手机信号的偏远路段仍能精准指路,并可查询沿途补给点、加油站等关键信息,避免迷路;语音控制功能响应及时且识别准确率较高,调节空调温度、切换音乐、查询路线等操作无需低头手动操作,兼顾了驾驶便捷性与安全性。这些“真智能”配置与舒适性功能相互配合,让高原长途自驾既安全又惬意,大幅提升了整体旅途体验。



除了长途自驾,露营场景的适配性也是此次试驾的核心重点,而捷途山海L7 PLUS“旅行小房车”的定位,在然乌湖周边为期3天的露营体验中得到了充分落地,堪称“露营神器”。该车的6.6kW外放电功能输出稳定,可支持3000W电器使用,不仅能满足煮火锅、烧开水、加热自热米饭等基础烹饪需求,还能带动投影仪、小型音响等设备,让我们在高原露营时也能看电影、听音乐,丰富了露营生活的娱乐性。储物与保鲜方面,前排中央扶手箱的制冷温度可调节至-6℃,适合存放冰镇饮料、水果等,在炎热的午后能随时享用清凉;后备箱隐藏的独立冰柜制冷温度可达-10℃,携带的牛羊肉等食材在露营期间始终保持新鲜状态,无需担心高原环境下的食材变质问题。露营期间,多位同样在此露营的自驾游客主动前来询问车型信息,在得知这款车的售价仅为15万级后,均对其空间表现、外放电功能和综合配置表示认可,有几位游客还当场用手机查询了车辆的详细配置和当地经销商信息,足见其市场吸引力。



15天1800公里的高原长途试驾圆满结束,捷途山海L7 PLUS经历了砂石路、炮弹坑、陡坡、积水路等多种复杂路况,承受了零下5℃严寒至30℃以上高温的天气考验,综合表现可圈可点。全程零故障的行驶状态,让每一段路程都无需为可靠性担忧;86%高强度钢笼式车身、IP68防水等级电池等配置,构建了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体现了“真安全”的核心卖 点;6.2L/100km的油电综合油耗,按92号汽油8元/L计算,每公里成本约0.5元,用车经济性优势明显;而整车+三电终身质保政策,更为长期使用增添了一份安心。

整车还采用圆润边角设计,搭配合理风阻系数,高速行驶时能减少风阻影响,让续航与行驶稳定性更有保障。从32种灵活座椅组合适配多人出行与装备装载,到220km纯电+1700km综合续航打消补能顾虑;从6.6kW外放电+双冰箱丰富露营体验,到可调节悬架与强劲动力兼顾通过性和平稳性,再到智 能辅助功能减轻长途驾驶负担——这些配置都精准踩中了自驾与家庭出行的实际需求,没有多余堆砌。
如果你的预算在15万左右,想找一款适配自驾、露营与家庭出行的中型SUV,这款“旅行小房车”捷途山海L7 PLUS值得纳入考虑。它不执着于硬派越野的强悍性能,却能稳稳覆盖多数长途路线与日常场景,在可靠性、舒适性与经济性之间找到不错平衡,带来“移动小家”般的实用出行体验,不妨亲自去线下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