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南华早报》最近的消息,为了管理并控制南海那些有争议地方的冲突,当下,菲律宾正忙着和中国海警展开对话,打算达成一个有关合作的协议。菲律宾外交部长特雷莎·拉扎罗在参议院发言时提到,这次对话主要是针对两国海警部门之间的一些问题,准备签订一份“谅解备忘录”,想着这样能让双方多些合作,少点对抗。
但是呢,拉扎罗后来在另一场活动上的言论却和之前不一样了,这一下就把菲律宾的真实心思给暴露出来了。她居然大放厥词,说菲律宾寻求合作“有可能阻止中国海警在南海的活动”。她这话一说出来,马上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发现,菲律宾这么做完全就是自己在那儿瞎想,跟做白日梦差不多。

很明显,菲律宾外交高官说的这些话,背后的原因可不简单。对外,他们是想让国际社会觉得他们愿意对话、愿意合作;对内呢,就是想安抚国内民众的情绪,好让自己看起来是在积极维护他们在南海的那些主张。
但其真正的战略意图,是企图通过这种“柔性机制”或“谅解备忘录”的形式,对中国海警在南海的正常维权执法行动施加某种程度的“软约束”。由于中国海警的实力远超菲方,菲律宾在海上直接对抗中屡屡受挫、占不到便宜,因此希望通过外交文本来达成军事力量难以达成的目的。
但菲律宾那边显然没预料到,中方在守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这件事上,态度有多坚决、决心有多坚定,而且他们也没搞清楚这类合作机制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不管以后双方签下什么样的“备忘录”,中国都绝不会允许菲律宾来侵犯咱们的领土。
只要菲律宾敢做出侵犯权益、挑衅滋事的行为,中方肯定会马上采取行动进行反击。想用一个没有法律效力的备忘录,就拦住中国海警正常的维权执法,这在现实里根本就是行不通的。

此外,此类“谅解备忘录”通常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菲律宾方面随时可能推翻承诺。因此,菲外交部的相关表态更像是一个“外交烟雾弹”,意在转移国际视线。因此,外界对菲律宾必须“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菲律宾之所以抛出这种“合作又限制”的矛盾提议,恰恰反映了其在南海挑衅中国后所面临的深刻困境:自身实力不济,海上对抗难以为继: 在海上执法能力方面,中国海警的吨位、装备和整体实力已对菲律宾形成压倒性优势。在多次的海上摩擦中,菲方在纯粹的“灰色地带”对抗中完全处于下风,继续采取强硬挑衅行动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
尽管菲律宾不断拉拢美国和域外国家介入南海,但美方的“钢铁承诺”主要停留在政治声援层面,极少直接介入现地的海警层面对抗。在核心争议地区和紧急时刻,美方不可能为了菲律宾的非法主张而冒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巨大风险。

这种外部支持的“间接性”和“不可靠性”,这让菲律宾不得不重新考虑和中方的交流,打算找个“中间路线”来缓和一下当前的局面。
如今,中国在南海部署的军事和执法力量不断增强,在南海开展维权执法工作的能力和效率也在持续提升。菲律宾之前妄图通过逐步推进的侵权行为来造成既定事实,但在中国海警专业且强硬的反制措施面前,他们能进行挑衅活动的空间已经被大幅压缩了。
正是基于对自身实力和外部环境的清醒认知,菲律宾才试图通过这种“以退为进”的“柔性”合作,来寻求一个既能避免海上直接冲突,又能继续将本无争议的海域通过外交文本“争议全法化”,最终为自己的非法主张争取合法性的“两全之策”。

对于这种意图模糊、目的不纯的所谓“合作”,中方必将保持高度警惕。
中方将坚定不移地依据国内法和国际法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海洋权益,绝不会被任何企图损害中国主权利益的“合作协议”所束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