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关于一位律师取款被某银行柜台人员各种询问盘查,甚至还报警核查资金是否涉嫌诈骗的新闻,引发全网的强烈关注。大家之所以对于这个事情如此的关注,就是因为这几年,这样的类似的情况真的是越来越多。去到银行取钱总是各种被询问,钱怎么来的,钱取了干什么。因为涉及到被问到隐私的问题,大家对于银行柜台为了所谓反诈,真的是诟病很久了啊!

那个取钱的律师在接受央视法治节目采访的时候,也以作为一个普通人自己专业律师的角度上,谈到了银行为了所谓保护大家的资金安全,对于用户取钱层层加码,反复折腾感到非常的气愤,从法律的角度来说,银行未经储户同意的情况,查询储户上一个月的流水,还问别人转的是什么钱,这是侵犯了大家的隐私权,已经偏离了正常的防止被诈骗的需要了!

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多家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对于银行这样的操作,普遍认为不应该是这样的操作,而11月16号,央媒新华视评也终于针对这个事情,发表了官方媒体的评论。谈到在此前,银行为了帮助保护资金的安全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有些银行为了防诈骗,直接就针对所有的储户进行了“一刀切”的操作,甚至取1万钱都需要各种登记。这样一来,导致的后果就是,基本上把所有的储户,当成了潜在的“犯罪嫌疑人”,这样就损伤了储户的合法权益,背离了反诈是为了守护公众利益的初衷!

针对这次的事件,央媒还特别从政策法律法规角度出发,重点提到了一点与大家切切相关的信息,就是银行对于一般客户的存取款,进行盘问和追溯并没有法律的依据。注意说的是存款和取款两种情况都是同样的情况,就像这次那位律师一样,柜员机限额5000块,他要取4万块,低于此前央行规定的5万块钱以上的规定,这样的情况就不要再询问或者是查储户之前的流水了。可以说这次的央媒以法规的角度,说明了银行对于普通储户的存取,绝对不能够进行一刀切的管理,用央媒的话来说,就是误伤了正常储户的平常不过的存取需求。

那么,针对这样的情况又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大家对于银行为了保护大家的资金安全是可以理解的,但大家更支持的是用更加合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针对诈骗是不是应该从源头出发去打击呢,对于储户不是特别大的额度的取现,是不是恢复跟以前一样即时办理,即时取现,取消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盘问呢。。。。。。

不得不说,这次央媒的发声真的是太关键了,也真的是从一个普通用户的出发点来看问题,公平公正,合理就是合理,不合理就应该修改,符合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而不是为了反诈,为了省事,为了方便银行自己管理,直接就用一刀切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对此,大家又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