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大领导出门办事,那可真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有人忘带文件,领导顶多皱皱眉,提醒下次注意;有人仪态不咋地,领导可能心里嘀咕两句,但也不会当场发作。
可要是你总犯些低级错误,比如数字算错、名字写错,甚至时间地点都能搞混,那可就麻烦大了。
领导表面不说什么,心里头估计早把你“踢出队伍”了。
为啥?
因为这些低级错误,不仅显得你不专业,还可能让领导跟着丢脸。
1、别让低级错误毁了你
春秋时期,晋国派大夫荀林父率军攻打郑国。
当时晋军内部,有个叫先縠的将领,这人脾气暴躁,做事还特别马虎。
在行军过程中,他负责传达军令。
本来军令上写得清清楚楚,要按指定路线行军,在特定地点集结。
可这先縠倒好,传令的时候居然把地点给说错了,而且自己还没察觉。
等到大军按照他错误传达的指令行进,结果在半路上就乱套了。
有的部队走错了路,和主力部队失去了联系;有的部队则提前到达了错误地点,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荀林父得知后,气得吹胡子瞪眼,赶紧重新调整部署,可这时候已经错失了最佳战机,原本一场有把握的战役,最终打得一塌糊涂。
事后,荀林父虽然没当场把先縠怎么样,但在晋国朝堂上,先縠的低级错误成了众人诟病的对象。
晋国国君也对先縠大为不满,觉得他这种总犯低级错误的人,根本不配担任重要职务。
没过多久,先縠就被剥夺了兵权,逐渐被边缘化。
2、怎么才能避免总犯低级错误呢?
三个方法。
方法一:提前准备,反复核对跟领导外出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就拿准备文件资料来说,不能只是简单地装进文件袋就完事。
小李,有次跟领导去参加一个重要会议。
他提前把资料整理好,还反复核对了好几遍。
在核对过程中,他发现其中一份数据报表有个小数点错误。
要是没发现这个错误,在会议上拿出来,那可就出大问题了。
我曾问小李:“你怎么这么仔细啊?”
小李笑着说:“跟领导出去,那代表的是咱整个团队的形象。要是因为我资料准备不充分或者有错误,让领导在客户或者合作伙伴面前丢了面子,那我可就罪大恶极了。所以多核对几遍,心里踏实。”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列一个详细的准备清单,把需要带的文件、物品一项一项列出来,完成一项就打个勾。
而且,不仅要自己核对,还可以找同事帮忙再检查一遍,多一道防线,就少一份出错的风险。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小心驶得万年船。”
提前准备,反复核对,就是避免低级错误的第一道防线。
方法二:专注细节,养成习惯
细节决定成败,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跟领导外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领导对你的评价。
比如,在和领导以及客户交流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有一次,我跟领导去见一个重要客户。
在交谈过程中,有个同事小张总是忍不住看手机,一会儿回个消息,一会儿刷个新闻。
领导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事后跟我说:“小张这人,做事太不专注,跟客户谈事情还心不在焉的,以后这种重要场合少带他。”
后来我提醒小张,小张委屈地说:“我就是习惯性地看看手机,没想到会这么严重。”
我告诉他:“细节就是一种习惯,你平时不注重这些小细节,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以后跟领导出去,把手机调成静音,放在包里,专注和大家交流。”
从那以后,小张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专注细节的习惯。
再跟领导外出时,他总是全神贯注,认真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还适时地给出恰当的回应。
慢慢地,领导对他的印象也越来越好了。
所以,养成专注细节的好习惯,能让我们在跟领导外出时避免很多不必要的低级错误。
方法三:及时复盘,总结经验
每次跟领导外出回来后,不要觉得事情结束了就万事大吉。
要及时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
小赵,每次跟领导外出回来,都会写一份详细的总结报告。
他会记录下整个过程中自己做得好的地方,比如和客户沟通顺畅,资料准备充分;也会分析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某个环节回答客户问题不够准确,或者行程安排有些仓促。
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小赵:“你写这些总结报告有用吗?”
小赵认真地说:“当然有用啊。通过总结,我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下次再跟领导出去,我就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把总结报告拿给领导看,领导也能看到我的用心和进步。”
确实如此,及时复盘,总结经验,就像给我们的职场之路装了一个“纠错器”。
它能让我们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调整,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总结是成功之父。
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成长,避免成为那个总犯低级错误的人。
跟主要领导外出,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一次考验。
不能因为一些低级错误而毁了自己的前程。
记住,提前准备,反复核对;专注细节,养成习惯;及时复盘,总结经验。
只要做到这三点,就能在领导心中树立起专业、可靠的形象,让自己的职场之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