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即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分别获得解元

杨弘最好的说娱乐 2024-12-19 19:00:31

在中国科举史上,“连中三元”——即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分别获得解元、会元、状元——被视为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是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巅峰。   纵观整个科举史,能够达成此等成就者寥寥无几,而清朝乾隆年间的钱棨,便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位,他不仅是苏州历史上唯一的“三元”状元,更是中国科举史上唯一一位两次在御前获得第一的读书人,堪称科举史上的一个传奇。   钱棨,字振威,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祖父钱中谐是康熙年间的进士,父亲钱维栋虽未入仕,却也是一位饱学之士,在良好的家庭氛围熏陶下,钱棨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展现出过人的才华。   然而,钱棨的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隆二十六年才考中举人,获得乡试第一名。   这一年,他已经28岁,在古代,这已经算是“大龄考生”了,但钱棨并未气馁,反而更加发奋苦读,潜心钻研学问。   钱棨进京参加会试,再次展现出惊人的实力,一举夺得会试第一名,紧接着的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内容通常是策问,即由皇帝提出关于治国安邦的问题,考生进行解答。   在这次殿试中,钱棨凭借其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写出了一篇锦绣文章,深得乾隆皇帝的赏识。   然而,由于当时有规定,江苏籍的考生不能连续三科获得状元,以避免“人才垄断”,因此,乾隆皇帝虽然欣赏钱棨的才华,却不得不将他置于二甲第一名,而将状元授予了浙江籍的考生赵翼。   尽管与状元失之交臂,但钱棨的才华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他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式步入仕途。   在翰林院期间,钱棨勤勉尽职,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   乾隆四十三年,钱棨被任命为顺天乡试的副主考官。这次考试中,他秉公执法,严格选拔人才,为国家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士子。   不久之后,钱棨再次进京参加朝考,朝考是清朝对翰林和进士出身的官员进行的一次重要考核,成绩优异者可以获得升迁或重用。   在这次朝考中,钱棨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他的文章再次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乾隆皇帝认为,钱棨的文章“深醇典雅,和平正大”,是所有考生中最为出色的,这一次,乾隆皇帝没有再犹豫,他亲自将钱棨拔擢为朝考第一名。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因为这意味着钱棨不仅在殿试中名列前茅,更在朝考中独占鳌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双元”及第。   为了表彰钱棨的才华,乾隆皇帝特意召见了他,并亲笔题写了一块“时哉”的匾额赐予他,以示嘉奖。   经过多年的历练,钱棨的仕途也逐渐升迁,他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成为朝廷的重臣,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的爱戴。   然而,天妒英才,乾隆六十四年,钱棨因病去世,享年66岁,嘉庆皇帝感念他的功绩,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文端”。   钱棨的“三元及第”,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骄傲,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50
杨弘最好的说娱乐

杨弘最好的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