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脑梗去世的人越来越多?医生苦劝:天冷宁可看电视,也别做5件事

一到深秋,急诊科的“老熟人”就多了起来。头晕、说话不清、手脚无力甚至昏迷送来的患者,一查,脑梗。这类病人往往来得突然,来

一到深秋,急诊科的“老熟人”就多了起来。头晕、说话不清、手脚无力甚至昏迷送来的患者,一查,脑梗。

这类病人往往来得突然,来得重,抢救起来费时费力,结局却常常令人遗憾。脑梗,又叫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一种,占所有脑卒中类型的将近70%。

脑梗的症状并不神秘,反而特别“生活化”。突然一侧手脚没劲、嘴歪眼斜、说话含糊、走路像踩棉花,这些都可能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发出的“求救信号”。

严重时,病人可能在几分钟内就陷入昏迷,甚至猝死。这个病的特点是来得快、进展快、后果重,稍有迟疑就可能错过黄金抢救时间(4.5小时内)。

这个病背后的“敌人”,其实是你身体里的血管。大脑靠血管输送氧气和营养,一旦血管堵住,脑组织就像停电的城市,几分钟内就会“瘫痪”。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这几位“老朋友”正是脑梗的主要推手。尤其到了寒冷季节,气温骤降会使血管剧烈收缩,血压波动更大,血液更粘稠,血栓更容易形成。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脑卒中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人数超360万例,其中近80%为脑梗死。更令人担忧的是,卒中死亡率呈年轻化趋势,4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占比已超过10%。而在所有卒中死亡中,冬季的占比高达43%,显著高于其他季节。

医生常说,脑梗是“时间换生命”的病,但很多人却在寒冷的日子里,做了最不该做的事。有些习惯,看似平常,却正悄悄推你向深渊。天冷时,宁可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也别做这5件事。

第一件事,一大早空腹晨练。别小看这点早起的毅力,冬天的清晨,气温低,血管收缩明显,血压波动最剧烈的时段就在早上6点到10点之间。

如果这时候空腹去运动,身体处于低血糖状态,加上寒冷刺激,极易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特别是本身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血管壁已经像老旧水管一样脆弱,稍一刺激就可能形成血栓。

第二件事,热水澡洗太久。很多人冬天喜欢在热水里泡个长澡,觉得能暖身子。但热水会让外周血管扩张,突然从热水中起来时,血压容易下降,大脑供血就可能出问题。特别是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更常见,洗澡时突然晕倒,后果可能不是擦破皮,而是脑供血中断。

第三件事,憋尿。冬天冷,很多人懒得起夜,小便能忍则忍。但膀胱充盈时会刺激交感神经,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特别是已经存在高血压或心脏病的人,这种刺激可能成为脑梗的“导火索”。有研究显示,夜间憋尿诱发卒中事件的风险,高出平时近3倍。

第四件事,饱餐后立刻午睡。吃完饭血液大多集中于消化道,脑部供血相对减少。如果此时立刻平躺,尤其是右侧卧,容易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律失常。

而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是脑梗“幕后黑手”之一。心房颤动时,血液在心房内打转打结,就像水塘里的水不流动,容易积泥沙结块,这些小血块一旦脱落,就可能通过血流进入脑血管,直接堵死某条脑动脉。

第五件事,暴怒或情绪激动。别以为生气只是“气伤肝”,其实对血管的伤害更加立竿见影。情绪激动会导致肾上腺素激增,血压飙升,心率加快,血管一收一缩之间,可能就“炸了”。

有数据显示,卒中发作前的24小时内,有明显情绪波动的患者占比高达38%。情绪,就像看不见的刀子,割的不是脸,是血管壁。

说回脑梗本身,很多人以为脑梗是“一次性”的灾难,其实没那么简单。它往往是整个身体状况“崩溃”的信号。脑梗患者之后五年内再发率高达30%以上,而复发的脑梗,致残率和死亡率更高。

脑梗还可能与某些癌变相关。长期慢性脑缺血的状态,会激活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增加脑部胶质瘤风险。虽然这个相关性目前仍在研究中,但从临床观察来看,慢性脑缺血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概率确实更高。

那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怎么防?不是一句“注意生活方式”就能打发的。以下几个建议,都是临床上验证有效、具体可操作的。

第一,每天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尤其是已经确诊高血压的人,不能靠“感觉身体还好”来决定吃不吃药。高血压对脑血管的破坏是慢性、持续的“化学腐蚀”,控制不好,脑梗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每年至少做一次颈动脉彩超。它就像“血管的体检镜子”,可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果发现斑块厚度超过2.0毫米,或出现不稳定斑块,应及时干预。别等到斑块脱落,才后悔没早点查。

第三,戒烟限酒,尤其是香烟。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栓形成。喝酒也不是“扩血管”,而是一种“先扩后缩”的刺激,最终加重血压波动。别拿“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自我安慰,脑梗面前,它不成立。

第四,夜间睡觉前避免情绪激动或剧烈运动。临睡前是身体自我修复的准备期,这时候精神高度兴奋,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难以下降,影响整个夜间血流稳定性。

第五,做好血脂、血糖管理,尤其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本质是一个“血管病”,它让血管更容易老化、变窄、堵塞。高血脂则像在管道里倒了猪油,时间一长,怎么不堵?

如果你家里有脑梗患者,要记得一个动作口诀——“FASTER”:面部歪斜(Face),手臂无力(Arm),语言含糊(Speech),时间紧迫(Time),立刻就医(Emergency),别等!

我们无法决定天气,却可以守住健康的底线。天冷了,窝在沙发看会电视、喝点热水、早睡早起,有时候不是懒,是聪明。别让自己成为急诊室里的“常客”,也别让家人陷入后悔的深渊。

活着不是为了多运动,而是为了活得久、活得好。在这个“血管最脆弱”的季节,愿你少做这5件事,多给大脑一份安全感。

参考文献:

[1]中国卒中学会.2024年中国脑卒中报告[R].中国卒中学会,2024.

[2]王志刚.脑梗死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新进展[J].医学综述,2023,29(15):2741-2745.

[3]李建国,刘丹.脑卒中与情绪波动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2,48(12):728-73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