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陈明礼和弟弟去青岛,给死去的姑姑奔丧,却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那时他3

市井老李 2025-01-27 23:49:26

1949年,陈明礼和弟弟去青岛,给死去的姑姑奔丧,却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那时他31岁,妻子26岁,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大的4岁,小的11个月大。而他弟弟只有21岁,刚娶亲一个月。 后来部队上船撤退,兄弟俩就分开了。从那以后,陈明礼再也没见到弟弟。 他跟着国民党军到台湾后,趁乱逃出部队到了新竹,在一个鞋厂装卸车打零工。几年后,回大陆显然已经遥遥无期,他就求鞋厂的老板到车间做学徒工,学怎么做皮鞋。 又过了十来年,皮鞋厂经营不善大裁员,49岁的陈明礼被解雇。祸不单行,他又得了急性黄疸性肝炎,住进了医院传染病房。 陈明礼心灰意冷,甚至想从病房6楼窗ロ跳下去一了百了。但是,在一位善良护士帮助下,他又有了生活的勇气,并爱上了这位护士。她29岁,是新竹当地人。父亲是个大农场主,有好几个种植园。 几年前,她丈夫出车祸去世。在医院朝夕相处三个月,两个不幸的人心慢慢走到了一起。陈明礼出院后,俩人很快结婚。 1967年,陈明礼在台湾的大儿子出生。岳父对他也逐渐信任,开始让他管理种植园的人事和财务。后来,妻子又陆续给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一家人幸福美满,让他很少再去想大陆另一头。 由于陈明礼和老兵们来往不多,直到1987年,一位老兵打来电话,他这才知道,已经有许多人同祖国大陆家里人联系上,并准备回乡探亲。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他吃了一惊,有些魂不守舍。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开口,因为岳父已被出肠癌。他只好瞒着太太,悄悄托一个老兵替他捎了一封家信,让家里人知道他还活着。 三个月后,岳父去世,老人把两个种植园留给陈明礼夫妇。 1988年5月,老家也托人捎来了信。爹娘都已去世;家里的老伴已经60多岁,身体还硬朗;两个女儿只活下来一个,嫁在县城教书。老家只剩老伴一个人,在等69岁的他回去。 给岳父处理完后事,陈明礼给太太讲了家里的来信,太太一听就哭了。连着几天,陈明礼茶饭不思,太太就跪在岳父灵位前不停地哭。陈明礼只好把回家探亲往后推。 可是,在台湾终了一生不是陈明礼所愿,他是被战争裹挟着改变了命运。现在,他的家人在祖国大陆等着,他要是再不回去,就愧对死去的爹娘。第二年,他征得了太太同意,把两个种植园的管理权转给了妹夫。 当时,他心脏病和糖尿病非常严重,得住院治疗。他把回家当成了一种信念、一种斗争,要是活着回去,战胜命运。被这难以把握的命运捉弄了一辈子,这一次一定要与它抗争一次。 他终于战胜病魔,出院两个月以后,1989年8月,陈明礼和太太踏上了归国路。 时隔40年,老伴再见到陈明礼时,丈夫身边已经多了个陌生的女人,气氛说不出的尴尬。晚上,女儿永兰带着家人也回来了。有了孩子在其中周旋,三个人的处境都好了很多,老伴也开心起来。 女儿还贴心地专程带太太到北京玩了几天,给陈明礼创造机会,同老伴单独待了几天,和老伴说了几天几夜的心里话。 陈明礼劝老伴想开点,再耐心地等他几年。等两个孩子都在台湾读完大学,能自己养活自己了,他就要回到家乡来,守着她,哪里也不去。 这番话真正让老伴放下了心,等女儿陪着太太从北京回来,姐俩处得一直很融洽。这让陈明礼一颗内疚的心,总算有了一点平衡。 一个月假期结束,陈明礼回到台湾马上又住进了医院。太太一直在身边护理,这让他觉得对老伴的承诺似乎并不现实……在太太的照顾下,他又一次死里逃生,身体慢慢复原。 1992年,陈明礼的小女儿出嫁定居澳洲,在台湾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太太两个人。美国的大儿子催他们到美国去定居,大陆的女儿希望他能回老家安度晚年。 1996年,陈明礼和太太正准备先到美国为儿子订婚,大陆的女儿打来了电话,说她母亲已是乳腺癌晚期,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 接完电话,陈明礼的大脑一片空白,脸色煞白。太太怕他心脏病犯了,忙问什么事,他只说了一句:“我要回大陆老家!”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12月,陈明礼和太太同时赶赴台北机场。只不过太太是飞美国,因为儿子订婚的日子不能再改。 回到家里,陈明礼才知道,为了母亲的病,女儿已经倾家荡产。可即使这样,女儿都没有开ロ问他要一分钱,这让他更有说不尽的内疚。 老伴干咳几声,咳出一些痰,陈明礼忙上前给她擦干净。摸到老伴的脸庞,他突然想起这是几十年后相聚以来,最亲昵的举动。几十年的分离让他们变得连陌生人都不如……他忍不住把脸贴着老伴的脸哭了起来。 老伴临走前说道:“永兰她爹,你真的回来了,不再走了,这是我这一辈子最高兴的事儿,等了一辈子总算没白等。只是你回来了,我又要走了,咱俩这辈子只有到了地下再团圆了。” 给老伴处理完后事,陈明礼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身体很快就垮了下来。他觉得再这样下去就回不了台湾了,他不能半道上再扔下太太。 临走,陈明礼又去到老伴墓上看了看。他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没有对不起历史,却对不起老伴。这种终生的痛,只有死的那天才可以解脱。

0 阅读:1
市井老李

市井老李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