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沙江奔腾的浪涛中,一项世界级工程正悄然改变中国清洁能源的格局。近日,由哈电集团研制的银江水电站5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其转轮直径达7.95米,创下全球灯泡贯流式机组之最。这座位于国家“西电东送”战略关键节点的水电站,不仅以单机容量65兆瓦跻身亚洲最大,更以每年近16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从首台机组发电到实现“一年四投”,银江水电站的快速推进,彰显了中国水电技术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

01 技术突破:世界第一转轮背后的创新密码
灯泡贯流式机组作为水电领域的“高精尖”装备,其设计制造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银江水电站5号机组的突破,标志着我国高端装备自主化迈出关键一步。转轮直径7.95米的世界纪录,并非简单的尺寸放大,而是材料科学、流体力学与精密制造的集成创新。哈电集团通过优化转轮叶片型线,使机组效率提升至94%以上,同时采用高强度合金钢和抗空蚀涂层,解决了大尺寸转轮在高速水流下的稳定性难题。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国产水电装备数十年的技术积累。早在本世纪初,我国便开始攻关大型贯流机组,从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到如今的金沙江银江项目,国产化率从不足50%提升至100%。机组运行数据显示,5号机组振动、温升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国际标准,其成功投运为全球同类型水电站提供了中国方案。
02 绿色效益:清洁电力点亮万家灯火
作为金沙江中游“一库十级”规划的收官之作,银江水电站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可满足一座中等城市全年用电需求。按替代燃煤计算,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余万吨,相当于种植7万公顷森林的固碳量。这样的环保效益,对于正加速能源转型的西部地区意义重大。
电站的电力主要通过“西电东送”通道输送至成渝、长三角等负荷中心,缓解东部地区减排压力。值得一提的是,水电站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通过优化调度曲线,保障了下游河道生态流量;鱼类增殖放流站每年投放珍稀鱼苗超10万尾,实现发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平衡。银江项目的实践表明,清洁能源开发完全可以与绿水青山和谐共存。
03 战略意义:西部大开发的能源引擎
银江水电站被列为国家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标志工程,其价值远超发电本身。电站建设期间带动当地就业超5000人,相关产业链延伸至装备制造、智能运维等领域。随着6号机组定子于10月底完成吊装,电站全面投产进入倒计时,届时将形成总装机39万千瓦的清洁能源基地。
这一项目还强化了区域电网韧性。西南地区水电季节性波动大,银江电站作为调节电源,可与风电、光伏形成多能互补。在“双碳”目标下,此类大型水电项目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压舱石。从更宏观看,银江模式正复制到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推动西部清洁能源基地化开发,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银江水电站的世界纪录,是中国水电人向自然与科技协同共生的致敬。从金沙江的激流到千家万户的灯火,这条绿色能源链不仅书写着技术自信,更诠释了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内涵。未来,随着更多“银江级”项目落地,西部山水将持续为美丽中国注入清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