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71年,长安午门,京兆府处斩女囚。大家都围着观看,身穿白衣的女囚,悲戚地说出最后一句话:“我这一生,最爱的人,只有温庭筠!只闻“咔”的一声,女子当众被腰斩,人群里一名男子噙泪离去。 长安城午门外的秋风萧瑟,卷起地上的落叶,簌簌作响。这一天是唐懿宗咸通十二年八月初八,长安城中的百姓纷纷向午门方向涌去。京兆府要在此处行刑,处决一名犯了死罪的女囚。 处刑台前已经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不一会儿,一队衙役押解着一名身着白衣的女子缓缓走来。这名女子便是曾经名动京城的女道士鱼玄机,此刻她面容平静,目光清澈,丝毫看不出即将面对死亡的恐惧。 人群中议论纷纷。有人说她是咸宜观的女道士,诗才惊人;有人说她杀害了自己的婢女绿翘,将尸首埋在院中;更有人低声谈论着她与众多文人雅士的风流韵事。然而此时的鱼玄机对这些议论置若罔闻,她的目光似乎穿过层层人群,在寻找着什么。 行刑前,按律例要让死囚说出最后的话。鱼玄机环顾四周,突然开口说道:"我这一生,最爱的人,只有温庭筠!"话音未落,刽子手手起刀落。人群中,一个身着青衫的中年文士悄然转身,含泪离去。那便是温庭筠,他最终还是来送这个曾经天资聪颖的弟子最后一程。 案情无甚复杂之处。依堂上质证所言,事发前一日,鱼玄机发觉自家婢女绿翘与常往来的乐师陈韪存有染情。一怒之下,她用鞭子将绿翘抽打致死,随后将尸体埋在院中。后来因院中异味熏天,终被人发现报案。 在狱中等待行刑的这段日子里,鱼玄机写下了几首诗作。这些诗被狱卒传出去后,在长安城中传诵。诗中既有对往事的追忆,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死亡的坦然。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首《临刑诗》,字字沾泪,道尽她对往事的悔恨与无奈。 这场审判之后,长安城中关于鱼玄机的传言更多了。有人说她是才女误入歧途,有人说她是被情所困,更有人说她本性凉薄,终究难逃这般结局。然而,对于这些议论,狱中的鱼玄机始终保持沉默。直到午门刑场上那句最后的告白,才让世人明白,她心中最深的遗憾究竟是什么。 如此,这位唐代才女,就在众目睽睽之下,结束了她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而她的故事,也随着那个秋日午后的一声刀响,永远定格在了长安城的历史中。 要说鱼玄机的故事,还得从她年少时说起。她生在一个落魄秀才家庭,父亲虽然功名未就,却醉心诗书。在那个女子难得识字的年代,父亲仍坚持教她读书写字,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七岁那年的一场诗会,让这个小女孩一举成名。当时众人出题"江边柳",要她即席赋诗。小小年纪的她提笔就写,片刻之间便完成一首,文采斐然,令在场文人惊叹不已。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一时间传为佳话。 恰在此时,大名鼎鼎的诗人温庭筠途经此地,听闻这个神童的传言,特意前来拜访。相见之后,温庭筠深为她的才情所倾倒,当下便将她纳为弟子。这一收,却成了日后故事的开端。 没过多久,鱼家遭逢变故。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温庭筠念及师徒之情,常暗中资助这对母女。在他的教导下,鱼玄机的诗才日渐精进,诗名渐起。 然而,这份单纯的师徒之情却起了变化。温庭筠见状,为避嫌疑,开始筹划为弟子说亲。他举荐了新科状元李亿,认为才子佳人相配,堪称良缘。 这门婚事看似完美,却暗藏隐患。婚后不久,一位自称是李亿正室的妇人闯入家中,揭露了真相。原来李亿早有家室,却刻意隐瞒。更令人寒心的是,面对正室的怒火,李亿却噤若寒蝉,任由鱼玄机受辱。 这场变故之后,鱼玄机被送入咸宜观。为了与过去彻底诀别,她改名玄机。自此,这位才女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她开始在道观接待各路文人雅客,以诗会友。 为打理道观事务,她买了几个婢女。其中有个名叫绿翘的丫头,生得容貌姣好且伶俐乖巧。然而这个婢女却在暗地里与常来道观的乐师陈韪私会。等鱼玄机发现时,绿翘不但不认错,反而出言不逊。一场争执后,绿翘命丧鞭下。 事发后,鱼玄机将绿翘的尸体埋在院中,对外谎称已将她嫁人。然而事情终究败露。一位客人发现院中蝇虫乱飞,循迹挖掘,发现了腐烂的尸体。案发后,鱼玄机很快被捕入狱。 就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在经历了背叛、失望和堕落后,最终走上了午门刑场。她的最后一句告白,道出了一生中唯一的真情。而那个含泪离去的温庭筠,或许要背负着这份愧疚度过余生。 在那个诗歌与才情都被视为珍宝的年代,鱼玄机的故事告诉我们:才华横溢如她,在命运的重压下也难逃悲剧。她的诗作流传后世,却再也写不出新的篇章。长安城的秋风依旧,卷走了这个才女最后的叹息。
公元871年,长安午门,京兆府处斩女囚。大家都围着观看,身穿白衣的女囚,悲戚地说
翀霄逐梦行
2025-02-15 18:06:59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