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底A股企稳开始,运行到目前,都是泛科技股们在打头阵。最有代表性的指数就是A股的科创板指,港股的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
那么运行到当前节点,如何看待后续走势?我今天看了份高盛的观点,整体上它是看涨的(上调了msc和沪深300的目标位)。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它给出的理由。因为只有当理由正确时,结论才有可能正确。其主要给出两个看涨逻辑:
1、中国科技股具备“全球竞争力和成本效益”
2、恒生科技和中证1000,更具“科技性和代表性”
我认为它给的理由是有一定道理的,最主要就是我们科技股具备更大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巨大的互联网用户和理工科人才,使得我们更容易实现“弯道超车” 。 这一点,不管是在过去的新能源,亦或是在当下的ai(以ds的出现为标志性事件),我们都能清楚的看到。所以理论上,如果我们抛开中美股市的制度,单纯只看弹性和预期的话,A股的科技龙头其实估值是偏低的,还是有空间的。
小结:作为国际头部机构,高盛的思路和观点有参考意义;我认为中国科技资产没有涨完,在一个中长期的维度内看,当前的位置并不是很高。指数上继续主推科创板,行业上继续关注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景气赛道。今天ai教育、ai医疗、ai农业等细分被挖出来补涨,但这些方向,其实本质上还是炒的ai,无非就是最正宗的ai位置稍微高些,又正在休整周期,所以资金就挖了下其余低位的。但不管是从景气度还是业绩预期层面来看,这类超级后排的细分,持续性都存疑,还是不如真正的主线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