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四川女教师产后3个月,丈夫提出要带她去旅游,到了之后才发现这一片荒凉

嘟嘟说社会 2025-02-25 10:48:22

2000年,四川女教师产后3个月,丈夫提出要带她去旅游,到了之后才发现这一片荒凉,而且丈夫说要在这居住一年,得知丈夫理由后,女教师竟同意了!   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聚光灯下,胡忠和谢晓君夫妇站在领奖台上,他们的笑容里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也写满了故事。   而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千禧年的成都,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时代,彼时的成都,街头巷尾弥漫着新世纪的活力。   在石室联中,年轻的化学老师胡忠和音乐老师谢晓君,在三尺讲台间,用知识的火种点燃着学生们的梦想,也点燃了彼此的爱火。   一年的时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一家三口的生活简单又幸福,就在2000年的夏天,胡忠偶然看到百名孤儿找老师的求助信息。   一共有143个孤儿,因为那里环境艰苦,有的老师去了没多长时间就走了,那里的孩子都渴望有个老师来,看到那那些孩子求助的目光,深深的戳中她的心,他想去但又不能轻做决定。   因为,女儿还小,妻子在成都工作,他放不下家庭的责任,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到了国庆前几天,胡忠就对妻子说他想去外面散散心,去的期间顺便给他们的女儿断奶,听到丈夫的请求,谢晓君欣然的答应了。   说走就走,他们自行驾驶入了海拔3800米的康定,映入眼帘的,并非想象中的草原风光,而是一片破败的景象——康西福利学校。   简陋的教室,与成都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谢晓君呆住了,心里感到不安,胡忠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真正目的:他想留在这里支教,一年就好。   谢晓君震惊、不解,甚至有些生气,但她还是走进了教室,看到了那些孩子们,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眼神里既有对陌生人的怯懦,也有对知识的渴望。   回成都的路上,两人都不说话,最后,谢晓君还是选择了支持丈夫的决定,胡忠辞去了成都的工作,只身前往西康福利学校。   刚到高原,胡忠就遭遇了高原反应的威力:呕吐、头晕、失眠,让他吃尽了苦头,更难的是,孩子们几乎不会说汉语,教学成了难题。   胡忠搬进了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同吃同住,不仅当老师,也当起了生活老师,他开始学习藏语,用最笨拙的方式,一点点地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   但孩子们并不配合,他们上课捣乱、逃课,在他们看来,这个老师迟早会离开,就像之前的老师一样。   为了赢得孩子们的信任,胡忠承诺不会轻易离开这里的,让孩子们好好听他的话,一次课上一位男孩一直捣乱,胡忠气急之下跪在了讲台上说:我放弃自己的工作来这里,就是想让你们好好学习的,就是像帮你们,如果你们还不好好学习,那我死也不会瞑目的!   男孩愣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叫了一声“阿爸”,这声“阿爸”,也彻底融化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胡忠食言了,他放不下这些孩子,也放不下这份责任,三年后,谢晓君带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高原。   她放下了自己心爱的钢琴,放弃了都市的安逸,选择和丈夫一起,守护这群特殊的孩子,从此,康西福利学校多了一位“阿妈”,一位全能的“阿妈”。   她不仅教数学音乐,也教语文,反正什么都教,高原反应让她很为难,但她依然坚持给孩子们上课。   他们的女儿小文吉,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保持沉默,在外人面前,她不再那么轻易叫爸爸妈妈,当时有人问她为什么,她说:“这些哥哥姐姐都是孤儿,我不想让他们伤心,”   二十多年过去了,胡忠和谢晓君的黑发染上了白霜,他们从青葱岁月走到两鬓斑白,但他们的笑容依然明媚。   他们把青春献给了这片土地,献给了这些孩子,有人问他们,当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胡忠说:“成都少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什么损失,可对雪原上的孩子们来说,我的到来却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一生!”   2011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胡忠夫妇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与奉献的真谛,他们将继续留在甘孜,帮助更多的孩子,让爱与希望在雪域高原上继续传递,生生不息。

0 阅读:35

猜你喜欢

嘟嘟说社会

嘟嘟说社会

余生很长,愿你拥抱自己,眼里长着太阳,笑里全是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