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能够想象,照片中这个满脸风霜的女子只有20岁,当时的她是一名下放知青,这是她返城探亲时在火车站拍下的照片。有过知青经历的那一代人,对于这张照片肯定会感同身受,因为从这个女孩的身上,他们仿佛能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从而再度回想起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照片中的这个女孩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尤其在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然而就在高考前夕,一场风暴无情地击碎了她的美好理想,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她被大学拒之门外,只能选择上山下乡,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北大荒,成为了一名插队知青。 从繁华的大都市到偏僻的荒野,从高雅的艺术到艰苦的劳动,很难想象这个女孩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只有照片中的容颜变化说明了一切。短短两年时间,当她好不容易争取到回城探亲的机会时,她已不再是那个青春活泼的少女,照片中的她面容憔悴而沧桑,眼神中看不到一丝光彩,看起来和农村妇女几乎没什么区别。 这个女孩的故事是那一代人的缩影,在上山下乡的时代洪流中,多少人的青春和梦想被埋葬,多少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有的人甚至永远长眠在了陌生的土地上。时隔多年后,当我们偶然看到这张照片时,已不知主人公如今身在何方,只有照片带给我们内心深处的触动,以及对于那个年代的唏嘘和反思。
1976年,女知青为返回上海,狠心的丢下亲生女儿。38年后,女知青成了富婆,上电
【1评论】【1点赞】
用户17xxx19
知青叫下乡,不叫下放。下放专指技术或行政干部到乡下劳动。
大漠孤烟
这在那个年代已经相当不错了。八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还穿打补丁的裤子。
看彼岸乱的妙
如今,这些人中最小的,都年过六十岁了。如果他们的子女,能翻翻老照片,看看历史影像,找些当年的话题,让他们回忆青春岁月,那还真是非常棒的事呐。
用户16xxx81 回复 04-15 08:22
农村都苦,体验一下而已,人家本地人苦一辈子,当年城市人口不到全国人口十分之一,城市不苦都是广大农村支撑着,所有物资都是乡下往城里供应
爱吃香菜 回复 用户16xxx81 04-15 11:21
我说的苦难很你说的苦是两码事
反方向
从哪里看出来憔悴了,小编你的文字游戏用的不错嘛。我眼里的上山下乡是哪个时代非常时髦的潮流,下乡的知青非常受欢迎,别看他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小年轻老百姓也都很敬重他们,称呼他们是驻村干部知识青年。
老兵
作者本身就不是良民。字里行间都是对历史的不恭。
欢乐谷 回复 04-15 15:43
明白人
来过
照片上的像农村妇女?你见过70年代的农村妇女?他们对不起知青,落脚地的农民可对得起知青。都体谅他们是城里人,还是娃娃。至今还有很多人认为知青为农村作出了多大贡献,吃了多少苦,却不知道农民要把不多的口粮匀出来,还要照顾他们的生活、安全
有点飘别吹 回复 04-11 16:41
你真以为知青下乡是支援农村建设?那是城市养不活那么多人了,要让农村养。那个时候城市人也就一个身份,平时吃的还真不如农村充足。
爱吃香菜 回复 04-09 17:49
去看看李小璐的电影《天浴》,那才是知情真实的生活
Jeep
那时能有件六五式军大衣,已经是很多人的梦寐以求!
用户13xxx98
青涩年华
华江
这个女孩不是一般人家的
钓鱼老人
她身披的大衣脏的造的跟花子似的?
用户17xxx44
时代缩影,我妈就是知青。在农场劳动时染上风湿病,一生受折磨。。。[无奈摊手]
别拽我裤衩子
那个年代能穿上军大衣的都不是普通人!
哈哈
广大农民天天在乡下,知青下乡还给口粮,比农民条件好多了。还高考前夕,你以为是现在是个人就能上大学?
用户10xxx04
环境改变人 与人生
清风徐徐
黑白照片 挺真实 一看就是个城市的文化青年
风鸟51899518
知青,很不容易的一代人
站在山顶看世界
漂亮
乡村早晨
也是时代的潮流
行者
梁晓声有本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写的就是这样的人
用户10xxx86
悲惨的岁月,美好的青春被无情的击毁。她还是那个岁月算是富足的,有件棉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