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富阳、绍兴的试验田里,浙丰农业科技团队培育的芦笋新品种长势喜人。团队带头人梁训义研究员带领团队,用30年时间攻克了全国芦笋产业的两大“卡脖子”难题——茎枯病防控和种子自给。
梁训义是原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编写《大棚芦笋高效栽培技术》一书,2018年11月和2023年4月两次被评为中国芦笋产业功勋人物。

杭州浙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训义:(当时)因为毁灭性的病害影响了芦笋的生产和出口,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做了大概8年的时间在全国推广的措施——大棚栽培,来控制南方的茎枯病的方法。经过8年以后,(出现)芦笋种子问题,外国的品种不一定完全适合我们中国,中国这么大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研究)适合中国自己的品种。

二十多年来,浙丰农业始终坚持“科学、严谨、诚信、惠农”的企业精神,潜心科研,努力探索,已选育出适应全国不同地区栽培的芦笋新品种,其中高度耐盐碱和高产的“航天6号”,适合黄淮盐碱地推广应用;早生高产优质品种浙丰2号、全绿“浙丰315”,适合江、浙、沪、云、桂等南方省份;适合新疆的新品种已开始试种。目前优良品种已推广至20多个省市。

杭州浙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训义:要用“两弹一星”科学家的精神来做我们的工作,把更好的成果做出来,来服务于国家、服务于农民。

随着新一轮种业振兴行动开启,浙丰团队将整合全球优质种质资源,持续优化育种技术,努力为全国芦笋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